今天看到新闻“印度一当红女星遭性侵2小时”,我不禁唏嘘不已:又一个女人的人生要不以她的意志为转移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了,暂且不提她的星途就要受到大大的影响,单是心灵上受到的创伤和精神上受到的摧残就令人心痛不已。受害者巴瓦纳在承受种种伤痛时,加害者却尚未捉拿归案依旧在逍遥法外。即使嫌疑人落网,给她带来的伤害也是无法逆转的。更令人心痛的是,巴瓦纳案件并不是个例。
大学时看过的一部根据真实事迹改变的韩国电影《素媛》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素媛是一个美丽平凡的小女孩,母亲作为杂货店老板娘日夜忙碌不得闲暇,父亲则在工厂干着繁重的工作。在那个飘雨的早上,素媛打着雨伞独自上学。在离学校近在咫尺的地方,她遭遇一个相貌猥琐、酒气冲天的大叔,由此开启了她的悲剧之旅。柔嫩的小花遭到暴风雨无情摧残,受伤的岂止枝枝叶叶,更是那迎着阳光无忧成长的心。无良媒体铺天盖地大肆渲染,作为受害者的素媛一家仿佛成了周身污秽的耻辱之人,被四周诧异好奇的目光所包围。 妈妈悲痛欲绝,几近崩溃。爸爸全力保护女儿,但受伤的小天使却拒绝爸爸的靠近……
在中国,这种女性权益受到侵害之事更是自古以来就是比比皆是了。自打进入父系社会,男人就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可以三妻四妾、唯我独尊,女人只有相夫教子、唯夫是从才算是尽了本分。男子拈花惹草那叫“风流倜傥”,女子如是做便是“不守妇道”,要被用刑的。即便如此,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依旧是口口相传。到了宋代程朱理学更是将男尊女卑、妇女的三从四德推至了顶峰。朱文公更倡导“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并要求妇女从一而终,不守节的女子更是被严厉批判,“贞女坊”就此遍地开花。如果上文提到的巴瓦纳生活在那个年代,怕是即使幸免于难,也要“以死谢罪”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者在这长达14年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之一,就是侮辱奸淫了无数的中国妇女,其手段之惨无人道,堪称“史无前例”。战后,一部分“慰安妇”成为幸存者,但是她们依然背着“军妓”的黑锅隐姓埋名,有的在寂寞孤独中死去,慰安妇这听起来温柔可亲的称谓,掩盖着数不清的妇女的斑斑血泪。
古往今来,一直处于劣势地位的女人看似现在已经撑起了半边天,实则依旧是弱势群体。小到公共场所的咸猪手、色狼偷拍,大到拐卖猥亵强奸妇女、奸杀女大学生,似乎不论时间、不论地域、不论种族,妇女受到侵害的事情非旦减少,反而呈递增趋势,一些犯罪分子也是变本加厉、有恃无恐。
一些地区蛇龙混杂、人口众多却素质低下,受教育程度不高,成为犯罪滋生的温床。再加之法律对此等犯罪刑罚力度不够,对能摧毁一个家庭的恶魔却只是判刑三到十年。再加之受害者比加害者更难以启齿,宁可打碎牙往肚里咽,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且更加恣意妄为。
然抛开那些为非作歹之人,更令人寒心的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我们的冷眼旁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无疑是助纣为虐。悲剧发生后,一些人可能嗤之以鼻:谁叫她长了一副迷惑男人的面孔?谁叫她穿得那么暴露?谁叫她走夜路了?更多的是可怜,少不了在背后指指点点,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记得有这样一项调查,问及男性,如若你的妻子受到性侵,你希望他怎样做?百分之九十的男人表明希望妻子奋死反抗保住贞操。而当把主人公换成女儿时,百分之九十的男人的选择是女儿能活下来就好。此上种种,势必让受害者承受更多本不属于她的压力。
当然,也不乏坚强豁达的受害者。这里,笔者想提及一位经历了此悲剧却将失去活成了获得的女作家艾丽斯·西伯德。她与犯罪分子斡旋终于成功活了下来,后将伤害她的人绳之以法。她在时隔大学遭受强暴经历的20年后,将《他们说,我是幸运的》作为自传出版,被媒体誉为“最为潜力的作家”。毕业工作后的她慢慢地以强大的内心为自己治愈,可那丑陋的伤疤依然时不时地隐隐作痛,甚至一度以为自己无缘真爱。人的一生得到的爱与痛均是守恒,有多难堪就有多绚烂。她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不介意她的过去,却格外心疼呵护她,并鼓励她尝试写作。艾丽斯说,"为什么那些被伤害的女性只能遮遮掩掩,羞耻地掩盖自己的过去呢?这根本就不是她们的错。被伤害之后,努力活下来,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如果你不去谈论它、直面它,别人只会一直指指点点,那你就真的完了。"
我们每个女人既是弱者又不是弱者,在某些方面,像艾莉丝一样,拥有非常坚韧的内心,这便是女性的力量。然而我们的身边依然危机四伏,暗潮汹涌。幸而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社会发声,为那些有同样遭遇的女孩们带来希望与安慰。而作为从未遭受不幸的我们,生活对于我们的意义并非只是去获得成功和品尝甜蜜的果实,更多的是要留有一颗怜悯心,在我们尚且安全且幸运的时候,学会去理解他人的苦难并试着去帮助受苦的女孩儿重拾信心与勇气。
在社会没有自净到每个人都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法律没有强大到可以彻底严惩每个不法之徒,男孩子们需要细心呵护自己的女孩儿免受侵害也不要伤害任何其他一个女孩儿,而我们也更需要保护好自己,防患于未然。
愿每个姑娘都可以拥有一个漫长且幸福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