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叫万历十五年,也就是明朝万历皇帝在位的第十五个年头。那在历史上这一年,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吗?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没有,除了全国各地发生一些小规模的自然灾害之外,并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叙述的大事。,这本书的英文版的书名是“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直译过来就是,“1587一个无关紧要的年份”。但这一年真的无关紧要吗?当然不是,如果真的无关紧要,黄仁宇就不会写这么一本历史专著了。
那为什么要围绕这一年写一本书?用黄仁宇自己的话说就是:当年,在我国的朝廷上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的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
这句话很好地体现出了黄仁宇“大历史观”,也就是:历史并不是一人一时,或者一朝一世的孤立事件,而是有它的内在规律和联系的。而要发现这种联系和规律,就不能拘泥于单独的大小事件,必须将它放在大视野下,才能看得明白。
所以,在黄仁宇眼里,万历十五年,这一年虽然发生的都是所谓的小事,但是如果把这些小事,放到更大的时间和空间里,就会发现这个时期的中国,实际上已经陷入到一种社会困境里,整个中国社会不但不能进一步增长,反而越来越崩坏。而这种困境,既不是明朝所特有的,也没有随着明朝的灭亡而结束。
它不是某一件事,或者每一个人的责任,它的本质是:精细的工商业社会和小农社会之间的冲突。在这本书里,作者将这些冲突具体反映在六个具有代表性的人身上。这六个人分别是,行政首脑张居正和申时行,万历皇帝朱翊钧,军事将领戚继光,还有道德楷模海瑞和思想家李贽。
这六个人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悲剧性。张居正作为国家行政总负责人,拥有最大的权力,但是他生前推行的改革,不仅在死后被彻底推翻,甚至连他的家族也被政治清算,家族几乎灭亡。万历皇帝则被文官集团绑架,既无法让自己喜欢的儿子成为太子,也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甚至行动自由都被限制,最后它只能以不上朝的方式消极对抗。
而刚才提到的另一个行政首脑申时行,他就夹在皇帝和文官集团之间,左右为难,最后不得不在千夫所指的情况下被迫辞职。一代名将戚继光,虽然在军事方面有突出的能力和天赋,但他却不能让新式武器发挥应有的作用,只能用比较原始的方法对付倭寇。而道德勇士海瑞,不光是一生不得志,而且被整个文官集团排斥。思想家李贽志,不但自己陷入了言行不一的矛盾里,最后甚至被大多数人排斥,最终落得个自杀的下场。
在黄仁宇看来,这些悲剧不是因为个人或者偶然的原因所造成的,而统统是这个时代的侧影。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其中的几个侧影,来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一个侧影,当然是张居正,作为帝国的行政首脑,他为什么要推行改革,又为什么死后成为众矢之的,被彻底推翻和清算呢;第二个侧影是万历皇帝,作为皇帝,他和大臣们到底有什么恩恩怨怨?黄仁宇为什么说他是“活着的祖宗”;第三个侧影是戚继光,作为一代名将,他发明的“鸳鸯阵法”到底是一种军事创新?还是一种无奈的妥协?
到这里,我们就一个悬念,下期我们继续阅读。不求甚解,一起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