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的旗帜下生活
爱,是凡夫俗子神往的字眼,又是无数人毕生追求的精神家园。爱,体现于两端,爱别人,爱自己。
在我们的生活中,乃至终生都离不开 “爱”的陪伴。当一个人拥有爱别人、爱自己的强烈愿望时,才能以真实面貌展现自我。凡以虚情假意示人时,或者口头强调爱的炽热,而实际心中另有一套说辞时,亦不是真实的自我。爱别人、爱自己,一切源于发自内心的热爱,来不得半点虚假。社会进化,人类向前发展,靠的是人类,并不是其他。只有在人类的推动下,才能科技进步,社会进步。正因为有人类的作用,才有宇宙世界的无数称奇。
人类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人类需要和谐,从无序到有序,道德、习俗、法律都是约束和指引的重要保证。如果强调人意志以外的因素,而忽视本体的内在因素,则毫无价值可言。人是情感动物,有情感的产生,自然就有爱的相随。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举凡陌生之人,他们没有任何交集,自然形不成利益上的冲突,这里的 “利益上的冲突”取广义之理解,甚至可以包罗万象。在这样的语境下,有没有爱的产生。有人认为,不认识的人,就没有爱。这样的理解有待商榷。现代社会,给素不相识的人捐款捐物,甚至献血,凡此种种,无不是爱的体现。
在爱的旗帜下生活,着重体现在爱字上,不论大爱、小爱,总归属于爱的范畴。可问题在于,爱别人、爱自己有没有先后之别,或者两者之中只有一种。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按人的一般要求审视,现实生活中,有如下现象:一种爱别人、爱自己;一种爱自己、爱别人;一种爱自己、不爱别人。三种现象中,第一种和第二种是有区别的,尽管都是爱,但顺序有变化。我们强调和鼓励社会大同,人间充满爱,符合主流价值观。同时,也符合对人性的基本要求。爱别人、爱自己,此类人将自己置身于后,凡事从别人的角度思考,这类人充满大爱;爱自己、爱别人,此类人没有毛病,仍然以爱为中心,但考虑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变化,符合人性之特点,此类人属于个体优先的角色;爱自己、不爱别人,此类人是自私自利的角色,心中没有贡献他人之爱,凡事从自我利益出发,正应古语 “人不为己,天殊地灭”。上述三种情形,客观存在。如果三种情形一致,没有异化之别,则是乎有背人性。
我们的旗帜是爱,在爱的环境下生活,这个主题是高尚的,而且极具鲜活性。儒家思想认为: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他怎么可能去爱别人。思想没有内容是空洞的,直观没有概念是盲目的。一个人都不爱自己,有什么理由要求他去爱别人。所以,儒家思想提倡爱屋及乌。
爱的作用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但也不排除物质层面的帮扶。人和人和谐相处的前提,就是真实。只有把真实展示于人,心中没有诡异和阴暗时,则可堂堂正正,不惧鬼神。真实的背景下,爱的激情就会自然涌动。人和人之间有爱做基础,则爱的力量自然绵延不绝,相互帮扶自然成为习惯。改善人际关系,需要爱;和睦共处,需要爱;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更需要爱。
爱,是润滑剂,也是力量源泉。当爱的光芒普照大地,充满人间时,我们的社会所呈现的情形将是欣欣向荣、祥和美好。所以,爱应该驶入和谐的康庄大道,在不偏不倚的轨道上永远扬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