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如何有效阅读,一直是个困扰我的问题。每要写东西的时侯,绞尽脑汁才能挤出几句话,归因是平常输入得太少。为了能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职场竞争力,迭代心智模式和提升内涵,阅读能力的提升成了我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可每捧起一本书,要么怎么都读不动,要么抓不住重点,读完了压根不记得读了什么,更不晓得如何变成自己的东西作为输出。
我想提升自己的阅读技能,这想法都好久了,买了各种提升阅读力的书,可是有的不知所云,有的啃完一部分还是不知如何运用书中提到的方法。阅读像学习知识的态度去逐字逐句线性阅读,过程是极为艰苦,收获寥寥无几。
通过反复听张凯老师的这堂课,有了好些感悟。发现了自己在过去阅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和之前接触过的一些相关知识点产生了轻微的互动。想要掌握有效阅读这门技能,好像生命之泉已经呈现在我的面前触手可及,可无奈于隔着一张门没有钥匙我进不去,我到需要寻找甚至打磨这片钥匙,现在在我手中的这片钥匙好像可以插进去了能不能转动还未可知。
先总结下我的收获吧
关键词:丢掉对书本的敬畏之心
发现自己读得慢,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法丢掉对书本的敬畏感。为什么丢不掉?因为一本陌生的书,怕漏掉细节,便读不懂。抓不住重点。通过课程我找到了自己的症结:1、阅读目的不明确,没分辨面前这本书自己为什么要读?自己的需求点在哪里?2、阅读技巧缺乏,死抠细节不放,妄想一遍便能消化。
张凯老师讲得好
读书这件事儿,心态比技巧更重要。丢掉对书本的敬畏感。如果单是这一句话,我可能还很难被触碰。因为之前也接受过类似信息,例如,如何更新“以知识为对象的学习”变成“以需要为对象的学习”、《王者速读》中也提到过书是仆人,可是没法完全内化,因为我也没有当王者的经验。可张凯老师说,丢掉敬畏之心这件事儿很容易,就像把书当作插在耳朵里的音乐,又像和一位老朋友聊天。这事儿我经常干,也喜欢干,这样的画面我更熟悉更容易产生共鸣。帮助我加深印象的是后面的分述,把“阅”和“读”两个动作分开,这个是关键,阅的动作是看,就像看一幅画,瞄一眼便有了大致印象,而不需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看。读,这个动作不一样,它是线性的。因为之前我没有将阅读两个动作分开,在阅的时候就求理解,自然是读不动。
阅读的主动性,作者的描述也很好,以前《如何阅读一本书》当中也提到了,关于主动阅读,而这本书也是为主动阅读技巧而写,可见主动阅读的重要,之前只脑袋中输入了“主动阅读”就是为寻求理解而阅读。可作者比喻成跑步这种运动,需要消耗大量脑力,所以不宜拖太长时间,拖得越长消耗越多。
第一遍,把书当做一个单位,环绕一圈,目的就是为了选“对”书。这本书本身是否有价值,适合自己不?难易度如何?具体方法就是,看下主题、序言、封面介绍、宣传文案、目录。甚至可以上网找找书评,这本书值不值得花时间读?花多少时间读?做完这些至少知道这本书是属于哪种类型的书,讲的什么?作者是什么样的人?我可以从书中收获什么?我为什么要读?一个整体的地图将呈现在眼前。
第二遍速读,速读就是寻找关键信息。以前总误解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就是在单位时间内能浏览更多字,一张网下去能捞到更多的鱼。可刚好相反,速读,便是用鱼枪,每次只打一条鱼,还要打到最大的那条,不是增加阅读量而是单位时间内减少阅读量,只读关键信息,这个动作得训练眼法精到。
接下来,如何训练眼法找到关键信息?
了解一下信息,作者为什么写?作者想表达什么?想证明什么?写作背景是?重点有哪些?
写作都有套路,视觉输入代替线性输入,关键词往往在第一句或者最后一句。
转折词
名词和动词要敏感
为了不迷路,减速,就像画画一样,先画大框架,一旦陷入细节,画作就容易失败,所以需要借助工具提醒自己不要陷入细节死抠
导图是好办法,边看边画
书讲了啥?
怎么布局?
哪些是重点?(新概念,不重视的旧概念,待替换的新概念)
哪里可省略?
哪个问题主要在哪个章节?
每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列?递进?
最后作者有没有结论?
可回看
遇到难点莫停下来。
第三遍,精读
有效阅读的标记(记忆,输出)
带着输出的目标读。
平常要累积自己的素材库。
记笔记,理解和互动。
写稿,教是最好的输出没有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