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耕时代,生存是最主要,甚至唯一的需求。人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为生计奔波,都在如何生存的煎熬中度过,这时的每一寸光阴都是由上天分配的。生活的一切随着日出日落而自然而然进行着,时间规划既不靠天分,也不靠学问,因为压根就不需要。
只有在自由的灵魂有了用武之地,生活变得丰富,人生充满了无限可能的时候,才会有自主支配时间,而不是单纯由上天分配的需求。
也正是因为琳琅满目的世界,缤纷斑斓的生活现实才让时间规划变得复杂,变得需要天分和学问,更变得对人有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当时我多花点时间……”这样的感叹常常会在某个沮丧的时候涌入脑海。只是,当初如果真花了更多时间去刻苦,当时收获的现实愉悦就势必会打了折扣。谁能保证未来的快乐就会比曾经的快感更极致,更持久?或许这就是及时行乐者的理论基础。
永远不会知道未来的某一天会为年轻时候的蹉跎后悔,还是为没有及时追求更多快乐而后悔呢。
不过即便如此,在有选项和可能性的时候,或许还是有必要做一些时间规划,在享乐的同时也为未来的可能做些准备,尽管可能很枯燥,很无奈,很不情愿,或者相反。
在度过了大部分处于随心所欲状态的学生时代后,我似乎开始对时间有了些感觉,最直接,最深刻的感觉是想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不得不压缩、推后,或者放弃部分想做的事来满足更想做,更需要做的事情的时间。
只是,选择和放弃严格来说仍然是随心所欲的,根本没认真评判谁该留谁该走,因此算不上有什么时间规划,更谈不上通过好的时间规划来规划未来。总的原则还是行乐优先,在刻苦和享受发生冲突时,坚定站在享乐一边。
这样的结果就是常常会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惭愧,沮丧,甚至痛恨。可每次又总能找到有说服力,至少是能说服自己的理由,然后回到起点,周而复始。
也并非每次自责时候找的理由都是借口,有些理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似乎也有些道理。这就更加深了对自己的宽容度,变本加厉便有了心理支撑。
看电影(包括影像发烧)就是我众多让我可以自我原谅的项目之一。从来没有觉得是浪费时间,哪怕是看了烂片也没后悔。这是可以个人独乐乐的项目,为了它可以压缩其他事情的时间。当然,如果能有人一起观看,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在看电影这事上,以其说是我陪了孤身在外出差无聊的志勇,倒不如说他陪了我的爱好。
好在,这是个很容易产生爱好的项目,几场下来,志勇兴趣大增。痴迷程度似乎都比我有过之而无不及了,至少是在那段他难熬的业务过渡期是如此。
早安,八月三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