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个月,我一直在寻找和适应一种新的节奏,自从离开了舒适区,新的挑战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顺利,面对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业务和工作内容,堆积如山的制度文库一股脑压过来,跟各个部门各个公司各色人等对接,一时脑容量运转不过来,双商也开始离线,多多少少会有点茫然无助的失落,晚上加班后等电梯的那几秒钟,我眺望着街边的霓虹灯,脑海里居然响起了《北京北京》的背景音乐。
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
我在这里寻找,也在这里失去。
前阵子看到有个up主在上传怎么在大城市坐地铁,怎么坐飞机的教学视频,就是很简单的演示具体的操作步骤,有人在评论区留言,这么智障的教学为什么会有超过百万人点赞?因为有大批的没有出过县城的大学生,真的不知道这些最基本的操作到底如何来完成,这对于还没有见过世面的他们来说,多多少少能缓解心底的惶恐和怯懦。
我记得我们同宿舍的有个哥们,跟我讲起他刚到北京的那段日子,坐地铁,马上快到站了,然后车上人比较多,他提前做准备要跟别人换位置,不然可能会堵在里面下不了车,当他礼貌地询问前面的乘客是否下车的时候,对方恶狠狠地怼了他一句:“门朝那边开!”原来从那一站开始,地铁门由左侧开变成从右侧开,然后传来周围的人断断续续地窃笑,怼他的那个人满脸厌恶,高高在上的样子,留下尴尬的他无地自容,满脸通红,转身向反向的门走去。
这是有次喝酒他跟我吐槽的一段经历,一直愤愤不平,你就知道个门朝哪边开,你牛逼什么?
我也是从小在县城长大,很多东西都是只听说过没见过,小时候县城的楼房最高就到6楼,根本没有电梯,第一次坐电梯不知道要按哪个按钮;第一次进麦当劳不知道怎么点餐;第一次进高级的商场,不知道洗手池的水龙头是感应出水的。
这种所谓的见识和认知,跟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后天经历关系太大了,之前韩寒拍过一部电影叫《四海》,评分不高,不过我还挺喜欢,里面有一段刘昊然他俩不知道如何用房卡打开房门的桥段,还不知道住酒店“含早”是什么意思,影迷们都觉得这太假了,无法共情,怎么都21世纪了,还会有人不知道这些?这不扯淡么?
就像刚才在那个up主评论区里质疑视频脑残的键盘侠,会有人不知道怎么坐地铁吗?
回到最近工作上的困惑,我今天新学了一招,叫直接把文件用打印机扫描到u盘里,一直以为扫描文件都是在电脑端选择一个扫描按钮,然后生成pdf文档,再用u盘从内网电脑里拷贝下来,复制到外网电脑,原来可以直接扫描到u盘一步到位。只是我在电脑里死活没有找到那个扫描工具,当然在学之前,也会被质疑,在原单位不会用打印机吗?
我想起我曾经被别人求助,不自觉的反问我们那个同事大姐,你难道不知道怎么压缩文件吗?潜意识里我觉得,都上班10几年了,这种最基本的电脑办公技能都没有吗?真是天道好轮回,原来我们都有很多知识盲区,而这些知识盲区在别人眼中是再普通不过的常识。
后来陆陆续续我又再次被一些业务上新东西狂轰滥炸,笔记本里记满了各种从来没听过的新名词,经营矩阵,耦合性,MGM,H5,信息交互,各种参会交流,轮到我提问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该问点什么。在别人都以为是共识的知识点,我却听的云里雾里。
也许,这需要一个过程吧,本身就生性驽钝,不可能一下掌握那么多,那就适当给自己一个宽限期,慢慢来,承认平庸不丢人,好不容易能让麻木的工作增添些不一样的新鲜的东西,可不能轻易放弃。
我又想起每次我抱起我闺女,她都把脑袋挺直,然后满脸惊奇地注视着家里的一切,然后东瞅瞅,西望望,当她体验过一次竖抱,就再也不喜欢横抱了,因为横抱的时候,她只能看到那一块枯燥的天花板,趴在我肩膀上的时候,那个视野比天花板可精彩多了,虽然一下子有那么多东西映入眼帘,让她目不暇接,这好像是人的本性的呼唤,外边的世界真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