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 连贯理论(融贯论)

3 连贯理论(融贯论)

作者: Li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8-08-03 00:00 被阅读129次

    融贯论是知识论或者真理论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它强调的是,一个命题是真的,在于它与其他命题的系统是一致的或融贯的。

    一、传统融贯论

    早期(传统)的融贯论,出现在了很多西方哲学家的思想当中。例如:

    黑格尔的融贯论是一个具有体系的哲学。换而言之,把一切知识都纳入到他所谓的绝对精神、所能够解释的知识范畴当中。因而,他的哲学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真理体系。

    布拉德雷,在他的著作《现象与实在》中,反复申明他关于真理与知识的讨论都是建立在一种体系的要求之上。

    布兰夏尔德(坚持传统融贯论的当代哲学家)认为,我们的一切真理,都是建立在一个整体论的基础上。

    【整体论与融贯论的区别】
    融贯论强调,知识的有效性必须是以它所在的体系来作为保障的。而整体论强调的是,在各个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上,整体高于部分。

    二、当代融贯论

    有两种类型:

    (一)线性(linear)融贯论

    强调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每一个信念借助于与其他信念之间的关系,而形成其自身的体系。

    (二)整体(holistic)融贯论

    类似于整体论的观念,通过整体来断定部分的意义。

    三、融贯论的意义

    融贯论是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本身的意义?举个例子:

    福尔摩斯通过发现与案件相关的蛛丝马迹,各种蛛丝马迹之间会构成线索,这些线索组成了最后的结论。

    任何单个的事实,任何单个知识的背景,都只能够放在一个系统当中,才能够被加以解释跟理解。

    我们接受某一些信念,它的根据是什么,如果我们可以把某一个信念纳入一个系统当中,就可以很好地来说明我们的知识的有效性。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是根据我们所得到的不同的判断,把他们纳入一个解释系统当中,来说明我们的判断是否是对的。因而我们的标准,并不是因为单个的判断,而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判断构成了一个系统。

    【例外:拯救现象的说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拯救现象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我们看见的所有知识都纳入到一种现在的系统当中。但是,如果我们所看见的某个现象,不能够纳入到系统当中,我们只能够把这个现象看作是例外。例外的前提是有一个先在的系统。这个先在的系统,决定了我们对其中某一个知识的正确性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这门课程(本书)并不是告诉你哪一个学说是可以被接受的,所有已成的被哲学家们提出的各种理论观点,都是可以被反驳的。知识论的讨论,并不是在于给出一个知识论,而在于反驳一切现有的知识,反驳一切我们关于知识的所有理论。这就是哲学的魅力。

    四、对融贯论的反驳

    三个提问,三种反驳:

    托马斯·内格尔:当我们想象自己是一只蝙蝠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能够按照我们原有的思维方式去认知这个世界?

    ——我们会发现,当我们能够设身处地地按另一种方式来思考这个世界时,融贯论就发挥不了作用。因为我们不会按照原有的方式来认识世界了。

    当我们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所处的这个环境跟习惯的或熟悉的环境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反差。这时候,我们如何来判断我们的位置,如何判断我们跟外部环境的关系,如何判断我们对事物所能够形成的判断?

    ——我们会发现,我们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系统的了解,而必须按照一种新的方式来理解周围的环境。所以,我们活动的范围会决定我们的认识。这时候,我们不是根据融贯论来理解我们的思维或知识。

    我们的经验是否能够验证我们的信念呢?经验能否形成我们对事物的理解?经验能否使得我们的知识得到验证呢?

    ——任何一个单一的经验都无法用来确定信念为真,因为这里面有很多因素会作用于经验。我们没有办法用因果概念来直接解释我们的经验活动,我们的经验活动往往是单个的/个别出现的,是无法直接验证信念的。这过程中,还需要逻辑推理等。

    此外,融贯论还会无穷倒退产生循环论证,使得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必须依赖于另一个事物。

    五、融贯论的反驳与辩护

    图片截自超星课程-江怡《知识论导论》

    六、融贯论的回应

    (一)消极的融贯论

    对融贯条件作出限制,以保证一般融贯/验证框架的可能性。
    不主张任何系统和每个系统都是真的,不管它们是如何抽象和有限制的;主张只有一个系统是真的,即每个实在和可能的事物都是融贯地被包含在内的系统。

    【理解一个西红柿意味着什么?】
    西红柿在北方称为西红柿,在南方称为番茄。其实是同一个东西,叫法不同,却代表两个不同的对名称来源的认同。西红柿,西方的红色的柿子;番茄,来自藩国的茄子。我们会发现,当我们能够理解一个西红柿,其实是理解了一个语言系统。当我们能够理解一个名称时,我们是在理解这个名称所在的表达方式。所以,理解西红柿,其实是理解我们称作西红柿的这个语言系统。
    换句话说,融贯论给出我们关于事物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我们有一套不同的语言系统,这套语言系统能够断定我们在这个系统中所说的每一句话是真的。

    (二)最佳解释模型

    当在某一个系统当中,我们可以接受的某一个系统是融贯的,只是针对它,它可以比别的系统具有更强的竞争性/更有合理性。
    (P与S的接受系统在T时是融贯的,当且仅当对于S来说,在T时接受P,比接受基于S而接受系统的任何竞争主张更为合理。)

    最佳解释模型,是建立在各种不同的解释系统之间,我们是根据各种不同解释系统,来说明其中某一个系统更具有合理性和解释性。这样的解释系统,存在于某一个确定的、你所在的知识系统当中。

    这样,我们不需要争辩哪一个系统更好,只需要说明哪一个系统对于我们解释关于事情的理解更为恰当。

    (三)非信念论策略

    我们的基本信念只是自我证成的,或被假定为是由非信念的状态所造成的。这些非信念状态就是我们的直接感觉经验。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波洛克,(美)乔•克拉兹. 当代知识论[M].陈真, 译.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第3章.
    [2] (美)路易斯·P·波伊曼. 知识论导论:我们能知道什么?(第2版)[M]. 洪汉鼎,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第7章.
    [3] 网络课程:知识论导论:我们能知道什么?
    https://mooc1.chaoxing.com/course/200051510.html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 连贯理论(融贯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ke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