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根据康熙皇帝听课讲义《日讲四书解义》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根据康熙皇帝听课讲义《日讲四书解义》

作者: 明道1968 | 来源:发表于2019-01-17 09:51 被阅读10次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根据康熙皇帝听课讲义《日讲四书解义》整理)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一节是孔子告诉世人止于至善境界有何功用。

    孔子说:“明德、新民,有何理由止于至善?因为惟有最恰当不可改变的道理为人所认可,所以才能止于至善;能有这样的真知灼见,志向则没有了疑惑,经常这样人就会有了定力。志向既定,而后内心里就会断绝各种纷扰,而常泰然,这种泰然自若的心态,自然能够处于一种宁静的状态。心既定,而后身自然远离忧患危险之地,这样人就会坦然而安。身既安,则必然会神闲气定,揣度事情的道理必然会有充足的时间细致而周详,如此则能虑。能虑,而后对于事物道理的审察处置都会非常适宜,不会有一毫的差错,如此则明德、新民的至善境界,就可达到而止于此。所以想要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一定要知道知止是最重要的。”

        至善的道理蕴藏于每个具体的事物中,然而了解的前提是必须是要知止;知见和认识既定,自然人心就不会妄自造作;心不造作则会志气清明,志气清明就可以主宰管制万机而保持内心的中正平和,这样就会达到至善之地。这就是大学之所以最看中格物致知的功夫。

            张居正讲:这一节是承接上文来说明,明德、新民之所以得止于至善的理由。止,就是止于至善的止字;定,是志有定向。人如果能知晓了所当止的去处,其志就有了定向,没有任何疑惑,所以说知止而后有定。静,是心不乱动,前进的方向既已确定,心里便自有主张,不乱动了,所以说定而后能静。定,是安稳的意思,心里既不乱动,自然随处皆安,任何事物都不能动摇他,所以说静而后能安。虑,是处事精详,心里既是安闲,则遇有事情之时,就能够仔细思量,不慌不忙,也不会忙中出错,所以说安而后能虑。得,是得其所止,既能处事精详,则事事自然停当,凡明德、新民都得了所当止的至善,所以说虑而后能得。由知道止到最后的能得,可见要止于至善,必须要先知道所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根据康熙皇帝听课讲义《日讲四书解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mb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