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体健康小常识科普

人体健康小常识科普

作者: 梅霞_ | 来源:发表于2020-02-06 23:48 被阅读0次

    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骼、肌肉、软骨和韧带四个要素构成。

    骨骼、肌肉、韧带和软骨这四要素,可以承受我们的日常活动;一旦活动量超出能力范围,它们就会损伤。面对损伤,四个要素的修复能力是不同的。

    首先说肌肉。每一块肌肉,都是由无数的肌纤维组成的。当我们活动时,肌纤维共同收缩,提供动力。如果外部的负荷和肌纤维提供的动力相匹配,我们就可以轻松完成动作;而一旦外部的负荷超出肌纤维的力量,它就可能断裂、损伤。这时,我们就会感到肌肉疼痛。

    出现损伤后,肌肉不仅可以自我修复,而且修复后的肌纤维会更加粗壮,数量也会增加。于是,肌肉就变得比过去更粗壮,更有力,从而可以应对更大的运动负荷。

    这个过程,医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超量修复”。为什么健身时,教练一定让你“力竭”“再来一组”?就是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产生一定的肌纤维损伤,从而通过超量修复让我们的肌肉变得更粗壮,达到越练越壮的效果。

    不过,凡事都有个度。如果肌纤维损伤的比例超过30%,不仅会产生剧烈的疼痛,修复的过程也会变得非常长。那就不是锻炼,而是运动损伤。

    再来说说骨骼,骨骼也具有超量修复的能力。不过因为骨骼强度非常大,所以低强度的压力很少会让它受伤,也就是我们说的“骨折”。造成骨折的力量一般都很大,常常和跌落、车祸、暴击有关。

    一旦发生骨折,骨折线周围会产生大量的新生骨质,修复损伤后的骨骼。彻底修复后,骨折区域骨骼的强度,甚至会比原来的更强。

    肌肉和骨骼的这种“超量修复”,其实就是人体的“反脆弱”机制。不过,对于软骨和韧带来说,它们是“真脆弱”。

    我们知道,血液里富含各种营养,其中就包括修复损伤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骨骼和肌肉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所以损伤后能快速恢复,甚至是超量修复。而软骨,基本没有血液供应,所以一旦损伤,大多是不可逆的。就像汽车的轮胎,磨损会日积月累,直到报废。

    韧带和软骨类似,不过稍微比较特殊——不同部位的韧带,血液供应有多有少。对于血液供应相对充分的韧带,比如膝关节的侧副韧带,损伤后也可以完全修复,只是过程比较慢;而有些韧带基本没有血液供应,比如膝关节内部的交叉韧带,一旦损伤就无法修复。

    人体健康小常识科普

    对于肌肉和骨骼,适当的损伤可以超量修复;而韧带和软骨,常常修复不足,留下后遗症。

    那些常见的慢性损伤,比如腰椎间盘突出,它们是怎么来的呢?它们和四要素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如果从具体的病理层面分析,这些慢性损伤其实存在一个“失衡-代偿-再失衡”的过程。

    什么意思呢?比如说,O型腿是怎么出现的呢?这可能是很多腿型不太美观人,都关心的一个问题。

    当人站立的时候,两条腿要承担身体大部分的重量。正常来说,重心会正好落在膝关节的正中间,这样膝关节里软骨的受力才均匀嘛。

    但是有些人因为肌肉发育异常,或者走路的姿势不对,或者是超量的活动和训练,常常会让膝关节的内侧受到更多的压力。这样,关节内软骨的受力就不均匀了——外侧部分受到的压力小,磨损少;内侧受到的压力大,磨损就更严重,越磨越薄。

    时间一长,就会导致一个结果——膝关节内侧和外侧的软骨不一样厚了,关节内侧的间隙变小了,原本紧绷的韧带就会变得松弛。不仅走路不舒服,还会产生膝盖疼痛的症状。到这里,人体运动系统四个要素已经失衡了。

    为了让人能够正常走路,膝盖内侧会自发地长出骨赘,也就是咱们说的“骨刺”,它可以让韧带继续保持紧绷。这就是“代偿”,是身体为了保护我们而采取的短期措施。事实上,所有的骨刺都是为了暂时解决四要素的失衡,使运动系统正常运作才会出现的。

    但是,骨刺的出现,表面上解决了问题,实际上则是在掩盖问题——肌肉发育和走路姿势的问题仍然存在,膝盖照样受力不均衡,内侧软骨还是会越磨越厉害。久而久之,膝盖内翻也就越来越严重。最终,进入“再失衡”的状态,导致更加严重的O型腿。

    为什么我们的脊柱,特别是颈椎和腰椎那么容易出问题呢?这得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从四肢着地到直立行走的变化,让脊柱承受的压力大大增加,这是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久坐、经常伏案的现代生活方式又加剧了脊柱的负担,使它很容易出现慢性病变。

    这两个因素叠加的结果,你也看到了,几乎每个上班族的脊柱都有毛病,饱受脖子疼、腰疼的困扰。

    脊柱病变的形成过程

    明白了这个道理,再回头看颈肩疼痛、腰椎间盘突出产生的原因,就比较容易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我们保持坐姿、长时间不动的时候,脊柱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为了维持“坐着”这个姿势,我们腰部的肌肉就需要一直保持紧绷,一刻也得不到休息。时间一长,它就很容易劳损。

    再看颈椎。不管是坐着看书写字,还是看电脑、玩手机,我们通常都是低着头,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同一个目标。为了保持头颈部的稳定,颈部的肌肉也要时刻保持紧绷,所以也很容易劳损。

    我们经常听到的“腰肌劳损”“颈肩劳损”,本质上都是肌肉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得不到休息导致的。

    再来说说椎间盘。久坐的时候,颈椎和腰椎的负荷增加,附近椎间盘受到的压力自然也会变大。而弯曲的脊柱又会挤压椎间盘,使椎间盘的受力很不均匀。一边受力多,一边受力少,椎间盘就很容易被压扁。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被压扁的果冻。这时候,如果给椎间盘一些休息时间,它是可以恢复弹性的。

    但是,如果压力一直得不到缓解,椎间盘实在“太累了”,就没法恢复了。相反,它会膨出,也就是让自己变大一些,来释放内部的压力。同时,椎骨的边缘还会长出骨赘,也就是“骨刺”,来维持脊柱的平衡。

    如果压力还是继续,椎间盘不仅会被挤扁,甚至还会被挤破。这时候,事情就严重了。

    一方面,椎骨之间的缓冲垫消失了,维持脊椎正常曲度的任务全部压在周围的肌肉上。肌肉的负荷进一步加重,又会加剧劳损,引发更加剧烈的疼痛。另一方面,椎间盘破裂后,里面的组织就会泄漏。一旦泄露的组织进入椎管,压迫到里面的神经,就会导致严重的疼痛。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椎间盘突出”。

    人体健康小常识科普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失衡-代偿-再失衡”,拿椎间盘来说,长时间坐着不动,颈椎和腰椎部位的椎间盘会被压扁,功能也会大打折扣。换句话说,运动系统的四要素已经“失衡了”。为了保证运动系统的正常工作,椎间盘会膨出释放压力,椎骨还会生出骨刺,从而继续维持脊柱的稳定。这时候,已经进入“代偿”的环节了。而如果椎间盘继续被挤压,最终就会破裂,引发腰椎间盘突出,进入不可逆的“再失衡”环节。

    给忙碌者的建议清单

    每个人都不愿意最后病了,不得不去找医生。所以日常生活中,还是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下面几条简单的建议,能帮你在百忙中照顾好自己的脊柱。

    1.避免久坐,尽可能减少长时间的伏案工作。

    找机会多站站、多躺着休息休息,都会减少脊柱的负担。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升降办公桌是个不错的选择。

    2.即使一定要长时间伏案,也要增加中间的休息时间。

    每45分钟到1个小时,站起来活动一下。做个工间操,用头部写写米字操,转转腰胯,都可以放松肌肉,给脊柱重新“充电”。

    3.加强颈部和腰部的肌肉训练。

    这里的肌肉越强壮,就越能分担压力,保护我们的脊柱。推荐“小燕飞”这个动作,网上都有视频。刚开始时,可以先做10-20下,逐渐增加到30-50下。同时,瑜伽游泳对于锻炼腰背部的肌肉,也非常管用。

    4.按摩治标不治本,如果要做的话,务必找正规技师。

    按摩主要是通过手法刺激让肌肉放松,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疼痛。短期内确实有效,但如果不从根本上杜绝导致肌肉劳损的行为,肌肉还是会损伤。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不正规的所谓的“正骨按摩”,是有很大风险的,特别是对于严重的椎间盘突出患者,不仅会加重病情,还可能会导致瘫痪。所以如果一定要按摩,请务必找正规技师。

    人体健康小常识科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体健康小常识科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pp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