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社区太平溪日渐干枯,但还未完全干涸。溪边的地里,时不时有老百姓在浇水。
连续几个月不下雨,农作物该开花的不开花,该结果的不结果。本是收获的季节,老百姓却只能望天兴叹。
错过了秋收,也不能错过秋种,不能完全靠天吃菜。临溪很近,居民就用小型水泵在溪里抽水。较远的,就挑着两只木桶到溪里去挑。这样的天气,种下的油菜籽、白菜籽、萝卜籽、芫荽籽……没有及时浇水的话,要么发不了芽,要么发了芽还来不及泛青,就会被火辣辣的太阳给烧死。
用桶子挑水浇菜,尽管一瓢水不只是浇一个地方,一桶水十几瓢就浇完了,两桶水浇不了多少地。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有些地地势较高,基本上是小块地型。小型水泵水压不够,用大型水泵、铺很长水管,成本太高。百姓在这小面积的地里种些菜,大多数是用来自给自足。因而只能是劳累了他们的双肩、双腿、腰杆,一遍又一遍地从溪里挑。
地利真是有好处,小型水泵充分发挥了作用。体型小,重量轻,充一次电可以用上几个小时。使用小型水泵浇水,也有一定的技巧——根据干旱程度。像目前这种天气,最好先把喷头拆下。这样的话出水集中,浇到地里水才能渗入土层。在土层渗入一定水之后,再把喷头装上,在土层表面全方位浇上一次,耐旱时间会更长。与那些靠肩挑浇水的百姓来讲,用小型水泵的自然要轻松、高效,浇水算不上体力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87105/9284665de990e05a.jpg)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发出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看到那些从溪里挑水的百姓,我有这样的假想:溪边良田一片片,百姓浇地不用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