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

作者: 山东宇哥 | 来源:发表于2023-03-26 22:01 被阅读0次

    楔子

    甘肃省宁夏市彭阳县西三十里外,坐落着一座村庄,名叫任山和村。村里唯一的一条简易公路,是通往固原县城的必经之路。村庄一左一右各有一个山头,左边的叫鹦哥嘴,右边的叫罗家山,两座山像铁钳两个手柄,扼守着任山河村和公路。

    1949年8月,任山河村上空浓云翻滚,秋风萧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190师、191师奉命在这里狙击马鸿逵部。2号,我军在这里与马鸿逵部第11军展开激战。由于马鸿逵部先行占据有利地形,我军被压制在山隘里,战斗打得非常惨烈。两天两夜后,战斗结束,解放军打死打伤敌军1450名,俘虏1345名,缴获迫击炮、轻重机枪、步枪和冲锋枪若干,以及战马121匹以及其他物资。在这次战斗中,中国人民解放军364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永远长眠在这片热土,其中100多名战士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1955年4月1日,原固原县人民委员会将散埋在任山河战场周围的烈士遗骸迁移集中埋葬,并立碑建园,陵园被命名为“任山和烈士陵园”。园内共安葬烈士389名,其中任山河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指战员364名,长征途经彭阳时牺牲的红军4名,剿匪牺牲的烈士、敌后武工队员、地下工作者、因公殉职的革命干部等21名,园内还陈列着一等功臣陶克叶烈士的骨灰盒。陵园纪念碑高19.49米,碑上刻着任山河战斗指挥者曾思玉将军的题词 “正气留千古,丹心照万年”。

    01

    晨曦未到,山河未醒,天地一片静寂,四月的贵州,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小雨也很应节气,在清明节的凌晨,淅淅沥沥从天而降。正是很多人沉浸在梦乡的时刻,我的母校、市二中的操场上却已经站满了人。他们都是都是本校的学生,差不多二千人。大多数人身披白色雨衣头戴棒球帽,也有一部分人没有避雨工具,却也一样站得笔直。他们以班级为单位站成纵队,纵队最前面那名学生,是队伍里的旗手。红旗迎风而动,是晨暮操场上最灿烂的风景。校长的致辞也和着风声雨声一起送进所有同学耳朵里。

    “......今天我们再走54里山河路,再唱71年革命歌,再用我们的满腔热情和哀思,祭奠为这片土地奉献生命的前辈英烈。现在听我口令,出发!”随着校长号令响起,队伍里响起了嘹亮的歌声,同学们在歌声中鱼贯走出学校的大门。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些歌曲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了,依然唱响在青年人口中,依然鲜活人们的心里,依然旺盛不衰。这没法不令人感动,没法不让人热血沸腾。
    两千多人迈着同样的步伐,走在同一条路上,唱着同一首歌,向着同一个目标坚定前行。这样的活动每年一次,每次108里,日出前出发,天黑后返回,二十几年了,从未间断。

    我走在学生队伍的后面,我的后面还有校医、安保,老师、校长和穿着制服的交警。走出校门后才发现,校外路边聚集了很多家长,他们有的打着雨伞,有的直接站在雨里,但是手里大多拿着雨衣或者帽子,只要有未带雨具的孩子从面前经过,他们就赶紧递过去。天还没亮,雨还在下,他们看不清面前的孩子是谁,他们递出的是一份爱心,也是对这次活动支持,更是传递出了某种信仰在他们心里的重量。这场面,从九年前开始,我每年都会经历一次,每经历一次都仿佛被狂风暴雨冲刷过,尘埃尽除,阴霾消散,阳光照进所有的角落,通体舒泰。

    从学校到任山河烈士陵园,有平坦的路途,也有陡峭的山路,平时倒也好走,但是今天的小雨会令山路泥泞难行。也许孩子门还没有预见这些困难,也许这些困难与他们来说不过清风拂面,大家依然热情高涨,稳步而行。

    02

    “秦钦!”有人在后面喊我,回头看见校长。“秦钦,母校欢迎你!”

    “实习日期定住了吗?”

    口袋里的手机震动,我拿出来一看,原来是大学的三个舍友发来的群微信:

    燕说,秦钦,我来了!

    楚说,秦钦,我来了!

    齐说,秦钦,我也来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扫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qa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