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又读红楼】甄士隐和贾雨村

【又读红楼】甄士隐和贾雨村

作者: 横秋归雁 | 来源:发表于2022-10-23 22:04 被阅读0次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开篇的这段文字,说明作者曾经历过风云之变,现在撰写的《石头记》,是将真事隐去的,故曰“甄士隐”,实“真事隐”也。

    作者依赖天恩祖德,曾有过锦衣玉食的生活,无奈违背父兄师友的教育规劝,以至一事无成,半生潦倒。

    如今陋室绳床,念及往昔,襟怀笔墨,欲一吐为快。一是将自己的悔悟告知天下,二是不使那些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的裙钗,淹没于红尘之中。

    为使闺阁昭传,悦世之目,破人愁闷,权且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故曰“贾雨村”云云。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

    甄士隐,名费,字士隐。“费”,读音fèi,本义是用财过多,作“靡费”讲。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费,散财用也。”徐灏注曰:“财散出,如汤沸然。”

    费,上面一个“弗”,“不”的意思,下面一个“贝”,古代钱币的意思,连一起,就是钱没了。所以,甄家破败,是必然的事。

    “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这是印证甄士隐是有宿慧之人。

    而姑苏,就是苏州,“苏”,有苏醒,唤醒,死而复生之意,这也预示着甄士隐后来大彻大悟,出离红尘,随僧道而去。

    甄士隐的女儿,名叫英莲,谐音“应怜”,预示此女命运多舛。

    话说这天,甄士隐看书疲倦,朦胧睡去。梦见一僧一道。

    那僧笑道:“……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

    一干,就是一群,一帮,最起码,不是两个,这就是说,此时好多冤家还没出生。

    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但不知落于何方何处?”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这段话,引出神瑛侍者,他每日以甘露灌溉绛株草,使之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导致这仙子满腹情愁,欲跟随神瑛侍者下世为人,并将一生的眼泪还他浇灌之恩。

    甄士隐,也是甄隐士,真的隐士。小隐于野,大隐于市。姑苏城中的望族,当然应是大隐,也就是说,甄士隐,其实是一位大隐士。否则一僧一道也不会找他托梦,还把“通灵宝玉”与他看,还让他看到“太虚幻境”,看到那副玄妙的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梦醒后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在街前看热闹,一僧一道谈笑而至。那僧见了英莲,便说她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他还念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这几句言词,预示着英莲生不逢时,以后会遇到薛蟠(雪嘶嘶),元宵节后,一场大火,会将一切烧毁。只是士隐当时并未觉悟。

    这时,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假话)、表字时飞(寻找时机腾飞)、别号雨村(假语存)的人来了。

    这贾雨村原系湖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

    湖州,胡诌也。看来,假话,向来是没有根基的,终会被戳穿,不会有亲朋,始终是孤家寡人。

    士隐邀贾雨村入斋一谈。刚说了三五句话,严老爷来了。严,言也。假语对真言。士隐自然是要撇下假语去和真言对话。

    中秋节,雨村正在僧房中,思念知己,再想想自己生未逢时,高吟一联曰:

    玉在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雨村自比玉、钗,只待时机,飞黄腾达。

    恰巧士隐前来邀雨村小酌,大赞其雄心抱负。

    二人来至世隐舍下,酒酣兴浓,雨村又适时表露才干。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士隐听了,大赞其飞腾之兆已见。

    此时,雨村叹道:

    “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

    雨村直接道出困境,说的这样具体明白,用意可知。

    果然,士隐不待说完,怪他不早说,还说自己每想周济,不敢唐突。于是,立刻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还说,十九日是黄道好日,可以动身。

    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那天已交了三更,二人方散。

    雨村,穷儒一个,久困之人,淹蹇三年不能成行,收到资助并不“介意”,淡定如常,只是略微谢过。其名“假话”,可以反着想,此时的他,也许正心花怒放。

    《红楼梦》第二回中,贾雨村被革职后的表现,很能说明问题。

    那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

    话说士隐次日睡到日上三竿。赠了银两衣服还嫌不够,还要写几封荐书给雨村。

    因使人过去请时,那家人去了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

    二人喝酒已至三更,雨村五更就进京了,这是多么地迫不及待,都来不及跟恩人打个招呼,甚至没留下一封信,只是让人传个口信。是雨村不拘小节,还是觉得这点恩惠不足挂齿,毕竟因为盘缠滞留三年,如今连一天都等不了,还说什么十九日的黄道吉日?

    元宵佳节到了,士隐命家人霍启(祸起)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霍启却将英莲弄丢,人也跑得没了踪影。

    士隐夫妻二人,日夜啼哭,相继病倒。

    祸不单行,一个月后,葫芦庙失火,殃及池鱼,士隐家被烧成瓦砾。士隐只得将田庄变变,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他岳丈名唤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等语。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肃,严肃,肃杀之意也。

    女婿遭难,投奔而来,不但不予帮助,反欺骗哄赚,言语相讥,致使士隐贫困潦倒,疾病缠身。

    至此,士隐所有资财费尽。

    第一次,资助贾雨村五十两白银。

    第二次,爱女英莲走失。女儿不是财产,却是幸福生活的一部分,因女儿丢失,夫妻才悲病交加。

    第三次,房子被烧,家财尽毁。

    最后,田产也消耗殆尽。

    可巧(其实不是巧合)这日士隐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心,跛足道人又来了,嘴里还念念有词: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本是有宿慧的人,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于是,解注出来: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士隐说完,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读红楼】甄士隐和贾雨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rw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