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抱歉,此生,没能够活成你想要的样子。如果有来生,我希望,你能喜欢,我想要活成的样子。”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能够活的精彩,不想要一生活的平淡无奇。那样的人生没有意义。人生需要不枉此行,而不是带着遗憾而走。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三个人的小日子就是全世界,全世界就是小日子,学术对他们仨也不过是过日子的点缀,读书和写作为过日子的境界。我是个平凡的人,我看到他们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杨绛先生说“你的主要问题不在于书读不多,而是想太多”。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那就去多读书吧。我们正当年轻,还是不要太着急的好。如果当人生路走到尽头能有这么多温暖的回忆,便没白来人世走一遭。
杨绛是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我们仨》文章结构简洁而沉重,用词细腻,耐人寻味.主要分为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两老了
我们两老了,简短讲述了杨绛先生经常做的一个梦,她常常于黄昏薄暮的苍茫之中找不到一同散步的锺书,“锺书大概是记着她的埋怨,叫她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
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
在三里河寓所的家,锺书被一通来路不明的电话叫走,去到古驿道的船上。杨绛先生居住在古驿道的客栈上,每天去船上看锺书。钱瑗旧病复发住了院,杨绛只能作为“信使”一般一边牵挂着女儿,一边每天看望锺书,只是那艘船每天都远了一点点。一年又一年,柳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女儿、丈夫先后离开了她。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她的客栈。这一部分主要以梦幻的笔法描写了杨绛先生痛失爱女阿媛和丈夫锺书的感觉,读着文字,甚是悲凉而鲜活,默默的流泪了。“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这一部分是先生的回忆录。1935年,杨绛和钱锺书夫妻二人前往牛津大学留学,锺书在校攻读文学硕士学位,杨绛作为一个旁听生自己常在图书馆读书,两个人在平淡简单的生活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后来,他们的女儿在英国出生,锺书拿到学位,两个人去法国巴黎求学。1938年,世界各地都受到战事影响,两个人也是很焦虑,带上女儿回国了。正赶上抗日战争,一家人辗转过了几年艰难的日子,但始终没有忘记的便是努力工作和读书。再后来,受到“文革”影响,两个人也卷入政治的漩涡中,受了不少苦。六十三年里,一家三口始终相守相助,相聚相失,在艰难的日子里度过了那段快乐难忘的岁月。
锺书先生曾经评价杨绛先生“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我们仨》将一家人在一起的相聚时光娓娓道来,这是世上最动人的回忆,最美丽爱情,最温暖的亲情,一家人相濡以沫走过风风雨雨,却没有被生活打磨的麻木,仍然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好奇这就是美好。他们一生搬家无数,杨绛先生对于房子的看法:有锺书和阿媛的地方就是家,没有他们俩,再华丽的房子,也只是客栈罢了。这也许就是先生的贤惠。对爱情和亲情的感情,超越了对金钱和房子的追求,降低了物质的欲望,才能达到精神上更高的一层。我们是达不到这样一种境界,我们大多数人的选择在追求房子,没有房子仿佛就不能够生活了。买房的人最后背上了高额的债务,给自己增加了压力,生活的质量还下降了。租房也是一种生活呀,不想在同一个地方住了,还可以重新换个地方,体验新环境。
杨绛先生的智慧在于“不以爱的名义而干涉丈夫和成年女儿的决定,也不强行纠正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中比如睡觉,三个人各有持方,锺书早睡早起,杨绛晚睡晚起,阿媛晚睡早起。生活中我们喜欢干涉别人,殊不知你以为的为别人好,也许就给别人带来了困惑。你只是你的以为,所以过自己的生活,别再别人的生活中指手画脚。“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岁月带走了你的美貌,却带不走你的气质,你的优雅还有你的智慧。
杨绛先生还有一个更为突出的智慧:“她描写自己的时候,并非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完人”比如胆小又怕鬼,有时候还需要阿媛的照料。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人非完人,会有不完美的时候。
杨绛先生的智慧吸引着锺书,也由于她的智慧嫁给了锺书,而能娶她也只能是有锺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不枉此生,收获了最美的爱情,收获了宝贝的女儿,活成了最美的样子。只有生死,再无生离。而今,我们仨终于团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