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有“贝”而来。光影之间,方晓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贝兄~
对高度的恐惧是人类的本能,而去征服出于本能的恐惧,则需要强大的内心和忘我的专注。
扁带运动是一项看起来十分艰难且令人恐惧的运动。
这项运动需要参与者行走在固定了两点的一条长长的扁带上,不借助任何工具和仪器,尽可能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甚至有时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完成各种花式技巧动作。
除了可以一想而知的高空扁带、扁带行走、水上扁带,还有就是需要借助扁带的弹力完成各种技巧动作的花式扁带。
扁带运动最早只是攀岩爱好者打发时间的一项运动,后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户外运动项目。
今天要闲谈的就是一位自称为半职业扁带运动爱好者战胜恐惧,超越自我的故事。
张亮至今都忘不了第一次踏上扁带时的情景。
从双脚离开地面,站上摇晃不止、极不稳定的扁带,本能的恐惧和抗拒占据了他的内心,并体现在了不听控制、不受掌握的身体上。
越是想要保持身体平衡,越是不得要领,扁带晃动也越剧烈。
可以说,这项在中国还比较冷门的运动不仅需要一定的心理准入门槛,更需要大量的练习,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平衡之法。
在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和身体的抵抗之后,如何提高自己的专注度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就成为扁带运动爱好者能否真正入门的关键所在。
张亮经过无数次的练习和失败经历,也终于开始掌握到一些保持专注和平静的门道。
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去找一个点,心无杂念,让周围的一切只剩下自己和扁带,全身心地投入并去感受和适应环境的变化,扁带的节奏。
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人带合一”的境界。
扁带运动虽然比较小众,但也有高手曾经创下了1600多米的世界纪录。
也许这个记录已经接近了扁带材质的极限,要想打破并不容易,不仅需要自我在能力和技巧上不断突破,还需要依赖于扁带材质的革新。
当然,对于包括张亮在内的扁带运动爱好者来说,快乐和自在才是最重要的。
这也是所有运动共同的宗旨和目标。
扁带运动要征服的不仅仅是这条窄窄长长的扁带,也不仅仅是为了创造一个个辉煌耀眼的记录,而是要超越自我本能的束缚和专注力的极限,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我状态。
当双脚重返地面,一切归于平静之后,内心的笃定和执着会一直保留下来,那份不掺杂念、自在忘我的专注也会激励精神,振奋心灵,指引着人们砥砺前行,勇往直前。
云淡风轻闲暇处,正是交心会友时。这里有影视作品中人生百态的理性分析;有足球世界中绿茵情怀的应心之言;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个人成长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关注一路同行中我们的努力与成长,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