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是个不喜欢读课外书的孩子。
甚至到《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这样本该在孩子眼里新奇而又热爱的书,我都没有特意去看过。基本上都是在教科书里出现的故事我才知道。那个时候我有一个酷爱看书的女同学,刚巧跟我玩的比较好,她每天都推荐书给我看,可是我真的没兴趣,我甚至在她借给我的一本书,我记得是本趣味作文书上第一页写上“我一点也不喜欢读课外书”的字样。我当时超级不理解为什么除了课本以外的书需要我们花时间去读,真的好不理解。
图片发自女王殿下i上了初中。我接触到我的人生中第一本课外书。
是 《红楼梦》,我看了无数遍,当时只是好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的关系,后来我越看越有很多不理解搞不通的地方,就一直反复看,看到家族,看到无奈,看到苦,看到悲愤而又束手无策的感觉。那个时候,我发现书的确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伴侣,是个优秀的灵魂。
图片发自女王殿下i直到高二。我喜欢上读书。
就像我觉得普遍的真理一样,高二是个改变高中生最多的最彻底的时期。那个时候我们班主任天天在班级里说要复习复习,要高三了,那个时候高二才到,我根本不当回事,加上我跟班主任的矛盾我也不喜欢跟着大家一起听他的话,大家自习做试卷,我就在同桌的掩护下看书。我看过外国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傲慢与偏见》,《在路上》,《追风筝的人》等等,看过自传或他传如林徽因,三毛,还有史铁生等等。书籍是个令我感知不到限制痛苦的东西,阅读时我是快乐的。我是跟那些人物一起生活的。
后来到了现在。我的大一刚要结束之前。我爱上并没有丢弃。
图片发自女王殿下i上了大学后,我接触到的书都是现代作家的书,其中有刘同的书,他的青春三部曲,还有张嘉佳的书,看似平淡的文字总是能精确的描述出我们这代人的喜怒哀乐,生活坎坷与快乐。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有的人将它们写出来了,并且有的人学会了欣赏,再后来学会了人生,到最后明白了自己的这本‘书’。
我读的书还远远不够,我感谢那些使我接触使我爱上读书的人,从那以后,我便多了一方自己的空间,多了一些自己的情绪。我开始写作,写出我此时此刻最想表达的东西,将阅读后的点滴感受带入自己的心中,加上自己的情绪,体味到文字的力量。
蔡崇达在《皮囊》里说到 : “写作不仅仅是种技能,是表达,而更是让自己和大家看到‘更多人’,‘更多事’,看到世界的‘更多可能’,让每个人的人生体验更多完整的路程”。
我期待我将写出一辈子的热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