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仙山中的“真实感”

仙山中的“真实感”

作者: 桃乐丝的孙悟空 | 来源:发表于2017-08-22 19:26 被阅读0次

假期里为避暑热,全家离开魔都自驾游。行至江西,下滕王阁,对三清山有了神往。

是夜,宿三清山中,看到了满天繁星,决定第二天去拜访道教三清福地——三清宫。

仙山中的“真实感”

三清山的栈道象盘结在众山山腰的缕带,山上风光奇峻,几步一景,心想这仙山藏仙宫,三清宫肯定也是仙风道骨、信者云集吧。

结果完全猜错。眼前这道观:

仙山中的“真实感”

黄土墙坯,裂缝明显,不知道多少年没修缮过。

檐上有野草,长势喜人。

檐下有斗拱,灰头土脸。

观前是一块坑坑洼洼的沙石地坪,倒也干净没什么杂物,但不小心走路的话容易跌倒。

我被惊到。这是仙山洞府吗?看惯香火缭绕、红顶黑墙的大庙,这块“三清福地”,真是太原生态了吧?

失望吗?一点儿也不。没有比这个更真实的古建筑了。

历史风烟,好象把这儿都给遗忘了,没有半点火气。建筑就是建筑原本的颜色,可能几百年前就已经是这样。观前近处一座三清宫牌坊,又与和别处不同,全部用花岗岩凿制而成,粗放拙朴,透着股“名门正派”的范儿。修旧如旧是一种装饰法,不修如旧就是一种定力了。

累乏的游客们都坐在门口的门槛上闲聊天,反正也没有工作人员会过来轰人,也不怕对神仙不敬。道观里,一男一女两道士,神态悠闲,偶尔交谈,道衣破旧也不以为意。我觉得倒比之前去的那些大庙大观更有人间气味。

既然来了,还是要瞻仰三清尊神。很意外,旧观里供奉着的三清神仙通体崭新、脸色红润、油墨重彩,和其他道观寺庙无差。看来钱要花在明处,再穷也不能穷神仙,受人叩拜者,还是不宜蓬头垢面、邋里邋遢。

身旁一对情侣,显然和我家想法一致,一点没有不耐烦。也没有打情骂俏,挺安静地坐着。粗聊几句,原来是由我们反方向栈道而至,也为着亲眼实测这座古建筑来着。

只要在路上,总有同路人。

总之,这个三清福地,简直“反差萌”。可见现实总是出想象之外,但细想想,又觉得比较起自己的想象,现实中的模样难得真实,更好。

故事说到这里,原本已经讲完。后又回想,在去到三清宫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导游,向她问路,她很是白眼,“真不知道你们这些人怎么会想去那个破地方?”导游么,肯定到过实地,很明显,和我的感受颇不同。

可以理解,游山玩水本来是一件美事,但作为工作,就算再美也有限了。千辛万苦把游客带过去,肯定是说“差劲”的人多,说“值得”的人少。其实这份工作的价值,应该就在这“值得”二字上。

我的小孩很小,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走到这里,很辛苦,不简单。我要告诉他,这一路,看的风景,流的汗水,拜的这破破烂烂的宫殿,都是好事,都值得记住。爸爸妈妈为你骄傲。

相关文章

  • 山中仙

    前世诗仙魂 月荡残桥西 酌一口山气 吐一口诗魂 游至此山逍遥处 银河遗落变青丝 清风夜半饮浊酒 衣袂不羁赏月明 诗...

  • 山中仙

    本是山中仙,尘世间修行。 奈何人不识,唤成瓶中花。 神通不可用,指路无人理, 只好去庙里,拜佛求转运。

  • 山中仙

    蓬莱岛中仙韵传, 万物化灵为做仙。 本该创世一气化, 封神战中间隙发。 引敌西方争道气, 佛道之裂不可替。 光阴荏...

  • 仙山中的“真实感”

    假期里为避暑热,全家离开魔都自驾游。行至江西,下滕王阁,对三清山有了神往。 是夜,宿三清山中,看到了满天繁星,决定...

  • 道问

    春风杨柳天天天,雪打腊梅年年年。 问君何处去去去,终南山中仙仙仙。

  • 蓬莱

    本是蓬莱山中仙, 奈何无故落凡间。 云游万水与千山, 仙似凡人人似仙。

  • 鹤仙.山中访客

    倚栏驰目望,日斜亭晚傍。 林暗径幽深,山溪声出犷。 野风独来访。

  • 山中觅茶仙

    清晨睁眼映入眼帘的是云雾环绕的山,开着车溜达误打误撞进了一个种茶基地。热情的茶农大姐拿出上好红茶,两个人闻着茶香忍...

  • 一日一书

    山中习静观露葵 亦人亦仙觉好笑

  • 黛眉八仙山《助兴一丛兰,送你八味仙》

    黛眉有仙山,山中一仙兰。 兰蕙恋仙谷,谷底柳仙烟。 烟雨宠仙绿,绿荫蔽仙潭。 潭清映仙云,云外水仙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仙山中的“真实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zl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