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郑州,忙得很!

郑州,忙得很!

作者: 那一座城 | 来源:发表于2019-06-28 10:08 被阅读0次

    3600年前,商汤在这里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建国后,这里一年建成一座纺织厂;

    每5分钟,就有一辆火车从这里经过;

    这里的胡辣汤店,至少有7000家;

    每2部苹果手机,就有1部产自这里;

    过去5年,这里净增了185万人,是全省唯一人口在净增的城市。

    这里是郑州,中国的十字路口。

    郑州很忙,郑州人很忙。

    深夜,本是大家安睡的时间,却是周继红最崩溃的时段。

    因为她是一名火车站值班站长,而且还是郑州火车站的。

    中国两条最繁忙的铁路线,京广线和陇海线,一横一纵,在这里交汇,又各自伸向远方。

    没赶上火车的大学生,落了行李的打工族,找不着爷爷了的小朋友,都会来值班室询问,都会找到周继红头上。

    记录登记交接遗失物品的本子,仅仅一个月的,就有30厘米厚。

    她得四处打电话,协调、找人、安抚,每一个从这里路过的旅客,哪怕和郑州只有短短几个几十分钟的交集,也都是她的客人。

    直到晨曦微露,周继红交班时,城市苏醒了。

    6个小时后,14公里外的郑州圃田站,李新忠双脚蹬地,跳上了一辆火车。

    他56岁了,在圃田站已经工作了33年。和周继红不同,他要直接和火车指引方向:他是一名调车员。

    火车出发前,多节车厢要接到一起,就需要在几条交汇的铁轨上来回腾挪。

    而这个编组的场地内,会经过道口、弯道、大门等等,列车太长,驾驶员看不到远处的情况,就需要一个在车厢外的“眼睛”。

    他要扒在火车外,身体半悬空,每天跟着火车在这条铁路上来来回回几十趟。

    他必须死死盯着远方,丝毫不能松懈。遇到紧急情况,他得按下紧急停车。要知道,火车发生的事故里,有70%都是在调车时发生的。

    这是前往欧洲的中欧班列,从郑州出发,拉着满满当当的电子配件、医疗器械、食品等,要经过10多天,穿越100多个城市,到达德国汉堡。

    2018年,这趟车来来回回跑了752班,还带回了白俄罗斯牛奶、法国红酒、德国锅具、波兰饼干、西班牙橄榄油……

    郑州,不仅是中国的十字路口,也开始成为世界的路口。

    下午6点40分,中欧班列准时出发,开往欧洲。

    就在此时,刘乾武还在生产线上拧着螺丝,他同样也在准备需要出口的产品——iPhone。

    将近100米的生产线,两旁聚集着30多个、平均年龄25岁的年轻人,刘乾武也是其中之一。

    他们很忙。流水线上的零件一个一个传到自己面前,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精确无误地组装,然后交给下一个人。

    从他们手中生产出的苹果手机,将运往全世界。全球每两部苹果手机,就有一部来自这里——郑州富士康,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园区。

    有当地网友在弹幕里说,听口音,刘乾武不像郑州人。

    生产旺季,这里聚集了30多万名普通工人,大多数都是河南籍,大多也没上过大学。

    一个富士康,几十万年轻人,催生了周围几十个新兴的城中村。

    各色霓虹灯招牌,一块钱一次的电三轮,推车叫卖的小贩,这或许是郑州最朋克的地方。

    下班之后的夜晚,是他们放松,也是融入这座城市的唯一时光。

    在夜市里撸着麻辣烫,刷手机,聊八卦……

    对于平均工资只有3000块左右的他们来说,下班吃完饭9点多,再去网吧里,在游戏的刀光剑影里“享受”两三个小时的刺激,就是最好的生活了。

    他们的故事,来自于央视纪录片《城市24小时:郑州》,周继红、李新忠、刘乾武,都是1000万郑州人的一员。

    按这一集导演所说,他眼中的郑州是中庸、草根、融合的。

    这三个词,似乎能形容大多数的中国城市。但为什么郑州这么忙?

    地处中原,重大战乱几乎都有河南遭殃,几千年来,忙着毁,忙着建,忙着逃难。

    1948年,郑县解放,改名郑州。1954年,河南把省会从开封迁至郑州。

    上世纪70年代的郑州火车站。

    铁路网交汇,郑州抢下了棉纺业,60年代,一年建成一个国棉厂,跟着是印染厂、砂轮厂、电缆厂、配套的学校、医院、电影院,仅仅五六年,就布满了郑州西郊。

    1986年重建后的国棉四厂新大门。

    但对比之下,终究不如沿海好,所以都往沿海跑,河南成了劳动力输出大省。

    人口迁移,总是几级跳板,村里的往县城跑,县城的往城里跑,小城市的往省会跑,省会的往一线城市跑。

    河南所在的中部,人均GDP、人均收入都在持续下降,和东部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集全省之力发展的郑州,突然慌了:整个中部都在塌陷,郑州还能爬出来吗?

    于是,90年代中后期,郑州赶紧忙着出人头地:

    城市太旧了,拆,“十二五”期间,郑州每年拆了100多个村庄,175万“郑漂”继续漂。

    从2017年开始,郑州最大的城中村陈砦开始爆破。

    用16年时间,硬是在荒草和鱼塘中搞出了华丽的郑东新区。

    2003-2012年的郑东新区发展变化。

    高铁南站、高铁东站,打造“米”字型的高铁网络,把自己交通枢纽的地位放大再放大。

    20年来,郑州飞速前进,以至于当地人都自黑:

    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叫郑州。

    这是中国一个典型的城市:新区崛起,光鲜亮丽,老区独守着光荣的过去,却只能日渐衰败。

    缺少好学校,本省的精英都在外流,人才短板又影响了本地企业的成长,又加剧了人才外流。

    就像前面的周继红和刘乾武,职业的背后是产业的生态:要么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要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郑州从不缺人,但留不住人。

    2016年,郑州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很多人一片欢腾,要知道,“中心”这个词,是身处中原的郑州人向往了很久的事。

    但在我看来,这更多是一个责任,而不只是一个荣誉。

    郑州肩负的,是拉动全省的发展,甚至背负着塌陷中部崛起的期望。

    二七塔,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而建,几乎是所有郑州人的记忆。图 / 图虫

    1000万郑州人,1亿河南人,就像周继红、李新忠、刘乾武,他们有中原人的厚重敦实,中原人的隐忍沉稳,中原人的谦庸多元…

    在这个中国的十字路口,这座城市带给他们忙碌的底色,他们也在带着城市砥砺前行。

    未来的郑州,肯定会更忙。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视频截图均来自《城市24小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郑州,忙得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aj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