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易经》说六为阴,九为阳,二九相重,日月并阳,称为“重阳”。民间重阳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非常快,《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第12条“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样以来,每年的重阳节也叫老人节,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要孝敬老人,把传统节日与现代节日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很多种版本,春秋战国《楚词》已提到过。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令我惊喜的是,本地文史大家于克南老师2024年10月8日在互联网平台发布研究成果,他说重阳节起源于徐州,1500多年前,南朝梁时期的史学家萧子显对此进行了考证,他认为重阳节发源于徐州,并传播到全国各地。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是徐州铜山人,他在的那个皇帝之前,几番征战,掌握了东晋大权,公园416年九月九日,刘裕北伐班师回到了彭城,在城南项羽建造的戏马台上,大宴群僚,庆祝北伐胜利,并且为辞官的孔季恭践行,清朝的《四库全书》显示,萧子显在《南齐书》中记载了刘裕重阳节雅集的盛况:“讲武习射宴饮,宋武为宋公,在彭城九日出项羽戏马台,至今相承以为旧准。”一百多年来一直延续重阳节雅集宴饮盛况,著名诗人谢灵运参加了盛会。
还有一点,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之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譬如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还有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还有李清照的《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近代伟人毛泽东的一篇《采桑子》更是写的恢宏大度、荡气回肠:“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