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内心没有坚定答案的时候,总是极其迫切的向周围,向周围的人,向这个世界发问。渴望他们给我一个坚定的答案,渴望他们给我一个回应一样。
但是大家都知道就是,反求诸己。答案自在你心,坚定的走,很少摇摆。强者总是不为外界的这个评价所影响,所以他专注于这个目标,就如同海上航行那种巨大的游轮。小船容易被风摆动对不对。
所以刚才给大家这里讲的王阳明,后来在悟了心学之后呢,他就开始在贵州农场,他修建房屋,他开始甚至照顾他生病的仆人。书里都有提到他开始传授弟子教学生。
他面对逆境,在悲观中他不躺平,他不绝望。抱怨多容易啊,你为什么要做容易的事情呢?吐槽多容易呀。你为什么要做吐槽的事情呢?
那些东西不是不能发泄,只是你长期沉溺在悲伤中之后,你发现你再也无法把自己聚焦在一起,你根本找不到前行的动力,你最后会发现你一直悲伤着,你一直犹豫着,你像一个快要凋谢的花一样,充满了伤感的气氛,你就没有办法前行。
可以悲伤,可以摔倒,但请不要趴在地上,可以悲伤,但请不要沉溺在情绪里,人生来本就有良知,答案自在你心。
只要不断的追问自己,虽然百死千难,但是只为此心。
当有一天你的喜不因别人的夸奖而放大,你的悲,也不因别人的贬低而放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遇到事情的时候镇定自若,向内心索取答案的时候,你就开始变得强大了。
大家应该都听过那一段话,就是梁启超先生曾经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半的圣人。
第一个圣人是孔夫子,对吧?大家都听过,说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啊,万古如长夜,就像黑夜,如果没有孔子的话,第一是孔子,那当然万世师表这个不需要我们说。
第二就是王阳明就是他能把道理想通,他还能把事情做好,他没有说等我想通了我再走,他是在行中知,在知中行,所以叫知行合一啊。
不是先想明白再干,你一辈子想不明白的。就是库克在斯坦福大学做那个演讲you can never be ready。高考三年准备不好,给你30年都不可能准备好的。
直播也从来没准备好,人的惰性都是那样,我们每次都是推上来立马就小作文。有发挥好的时候状态好,发挥的好也有状态差的,说的一塌糊涂,不也一直在调整。
所以,先起步再调整呼吸,先起飞再调整姿势。
知行合一的本质就是:行就是知,知就是行。
想只有困难,做才有答案。
王阳明已经给过你这个回应了。
古代的先贤有云,我们首先第一个要立德,第二个要立功,第三个要立言。
德是什么德?是修身呐,是克己啊,对不对?是要在不断的在这个世界中克服自己的内心,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不是尼采的原话吗?对吧?所以呢,要立德啊,立言立功对吧?这些都要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王阳明不仅想到了,王阳明更牛的是做到的。
你身边有多少个夸夸其谈的人,一张嘴,我的天呐,空谈战略对吧?你不要尴尬,我主要说的是我自己。董宇辉曾经也是一个管理者,基层管理者,高中英语当时管理,每天给大家开会说的天花乱坠啊,一执行的一塌糊涂,对吧?这其实就是我的真实经历。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给更多年轻人一个体验,就是当你看到王阳明那样的绝境,绝境啊,绝境啊,你感觉都活不下去了,受这份侮辱,受这份苦,熬那个夜,我穷成那个样子,我就应该放弃,我应该绝望。不,穿越我百多年的时空,王阳明的经历仍然会告诉你,绝境只是心境。答案自在你心,反求诸己,反求诸己。
我相信这位充满智慧的哲人,他的这个思考,他的结论,就会像穿越时空,像穿越黑暗的这个光明一样,像那颗星一样,黑夜很漫长,所以黎明的光才显得那么的宝贵,痛苦的经历确实很压抑,所以最终迎来的胜利才足够鼓舞人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