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如音/文
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出国后半年左右就可以快速学会英语?
很多人会说是因为他们有语言的环境,但重点并不是这个,重点是他们有需求的压力。试想下当你去到一个陌生的英语环境,你吃饭需要用到英语,你买东西需要用到,你出门打车也需要用到。就是当你生活处处都需要用到英语的情况下,你的压力就会逼着你花更多的时间去快速学会这门技巧,私下你却花费了努力也是千倍万倍的,只是这个过程别人看不到,人家看到的只是你到外国半年就可以用英语沟通无障碍,以为是环境造就了你,其实是压力造就了你。
所以当我们想学习一项技能时,如果有压力,我们就会有动力,会逼着自己花更多的时间在上面,而学习的效果也是成倍飙升的。
那么当我们平时没有很迫切需要学一项技能,只是希望多学点知识时,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我们又怎样能将知识学会呢?
我自己遇见过的关联性问题:
1、在高考前自认为我的地理学得特别好,所有的知识点在那一页我任意拎出来,那时以为自己学会了很多、很多的知识。但当高考完后,我独身一人来到一个陌生城市上大学,站在高楼间的十字路口,我发现自己既然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曾经也疑惑过为什么会这样?是高考后我太放松以至于将以前学的知识都忘记了吗?
直到今天才顿时明白,原来我曾经那么努力去学习,掌握的只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只能应付考试的题目,因为那时每天都高强度的复习再复习,所以我才会做到倒背如流。但当高考后,没有再重复去记忆,也没能应用到实际当中去,慢慢那些知识就流失了,也就不再属于我的了。
2、近两年我在微信读书上看过不少书,当每次看完后我也并没觉得自己有收获了什么?我也一直以为没关系吧!坚持读下去,相信慢慢知识量就会丰富起来,今天突然发现这个想法太天真了。如果今天没听到老师的音频,我可能会继续这样一直读下去,一直都没收获,白白浪费时间,还以为自己一直都在努力,突然很想嘲笑自己太傻了吧!
试点应用,稍有成效:前面学习了“做事三分钟热度”的话题后,我试着把重点概括了下,再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思考,再把一些感受写下来,现在已经过去几天,但我依然还能清晰记得当时写下的两个重点,在生活中也学着慢慢去展开应用上。
所以,当我们学习某项技能或者看完一本书后,如果暂时不能应用到实际中去,就可以先写读书笔记或者感想,用“输出倒逼输入”的方法,将知识先掌握住,将来如果实际中能应用到,我们就可以随时拎出来用。
其实在输出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教”的过程,通过输出,你会去思考,会去整理汇总,重新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而将来如果能在实际中用到,就是“用”过程。只有通过这样一个流程,我们才算是真正学会和掌握到知识。
——————————————————————
我是@沐如音,爱分享、爱学习,希望能感悟您的心。喜欢的,可以关注我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