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经
心想生解读《心经》1

心想生解读《心经》1

作者: 心想生阳明心学 | 来源:发表于2020-02-17 10:53 被阅读0次

    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道破宇宙核心

    心想生老师:

    我们这两天跟大家分享,主要以《心经》为主,包括会讲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然后呢,这些内容何老师在日常的教导当中都已经跟大家讲了,等于呢,今天何老师是借我的嘴,再跟大家讲一遍。

    所以我们,今天明天,我想中间如果有时间,我们可以现场有一些互动。大家有不明白的可以现场提问。《心经》260个字,说实话,讲起来是挺快的,我半天就能讲完,但是我们把它讲两天,中间可以有一些大家不明白的地方,我们现场去探讨。

    还有一个呢,可能有的家人也听过《心经》其他版本的,可能我这个讲出来呢,您稍微有点水土不服。没关系,就像何老师刚才讲的,您先种一个种子。然后呢,心想生讲的《心经》,跟您之前听的《心经》,或许您认为有出入,我们以后再探讨。但是在听的时候,您先去听,为什么我这么来解读《心经》,应不应您的心。也就是说,按照禅宗六祖慧能的说法是,“以心传心”,什么意思呢?——用你的感觉来说话。你听到之后,你的心有没有感应。而不是用你的知识,用你的头脑,诶,某某老师以前是这么说的,或者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是这么讲的,那个我们不要,我们只要今天听到之后,你会不会印心,以心传心,或者叫怦然心动。好吧!

    我们来看这是《心经》。

    《心经》我们先看这个题目,就是《心经》完整的一个题目,《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这260个字呢,是唐玄奘,也就是我们《西游记》的主角——唐僧,他翻译的。题目很长,简称《心经》。刚才何老师也讲了,包括赵院长他刚才分享,说进入传统文化浩如烟海,三藏十二部佛经,咱不用说别的,就六百卷的《大般若经》,您根本就读不过来,您穷其一生,您都读不完,更不用说怎么去活出来了。而且您要吃透它,吃透每一部经里面讲的那个义,那这一生您皓首穷经也做不到。但是呢,有一个很简单的,就是《心经》。《心经》呢,就是三藏十二部佛经的心髓、就是它的精华。如果把这260个字弄懂了,佛陀的教导你就懂了。然后如果您再有兴趣,您可以去学其他的经典。但如果说您只是想成为一个行者,就像赵院长讲的,如何在生活中落地,那您把《心经》吃透就可以了。人生很简单,是这样!

    这260个字的《心经》,达摩祖师也说过一句话,他说:若不见性,说得三藏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什么意思呢?如果我给你讲《心经》,我没有明心见性,我此刻给你讲这个《心经》,我就是魔,就这么简单,这是达摩祖师原话。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

    所以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现在讲课的人很多,我不是在说我怎么样,我只是说您在听的时候,您要去用心,就是现在讲法的老师,他是否明心,他如果不明心,此刻给你传递的《心经》,他其实是在入魔道,他也把您带往魔道,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跟大家把达摩祖师这个话放在这个地方。

    好吧。然后呢也跟大家说一下,如果说您不懂《心经》,那后面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就所谓的阳明心学、《传习录》啊,也很难。您想把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做出来,真的很不容易。就好比一棵大树,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它是树冠,它是树上的果实,但这个《心经》呢,它是树根。如果没有树根,那这个大树是不可以的,就类似于《法华经》里有一段话。《法华经》里说什么: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

    《法华经》呢,是佛陀在73岁才开始讲的一部经,那《法华经》,佛陀讲经的时候,五千比丘当场离席,就是五千个听他讲法的僧众,就当场就离开了,就不听了。

    《法华经》它是成佛的法华。成佛是什么?你要开悟的,你不开悟你能说你成佛吗?那不可能的,但是呢,《法华经》它讲的是什么啊?其实讲的你就是佛,当下就是佛。那,《法华经》里有一段话,它梵语我不说了,就是我们汉语,汉语讲的就是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我们都知道六度波罗蜜把你从此岸度到彼岸。此岸呢是生死此岸;彼岸呢,涅槃彼岸。那一个岸呢,中间就有河水、河流嘛,这个河流呢,是烦恼中流,就是情绪。所以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就是在度你,就是度你到彼岸。只不过佛陀把它叫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好像是六条船,六艘渡轮,把您从这个,比如说从长江北岸渡到长江南岸,是这个意思。你总得过河,不过河呢,那您就是在生死此岸。生死此岸,我们不用说把它讲的那么大,说好像你不断的六道轮回,不用这样,就是你现在的这个苦厄,你度不了。

    然后我们来看。

    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这是达摩祖师说的。

    然后呢,开悟的楞严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那《法华经》里说,如果没有般若波罗蜜,你行五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你的福德,比起般若波罗蜜,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这个话什么意思?六条渡船,如果你没有了般若这一艘船,你前面这五波罗蜜,你做的再多,你的福德比起具备般若智慧的福德,可以忽略不计的。就是百分之一,或者百千万亿分之一,算数譬喻,拿计算机,现在的这个中央处理器,就是巨型计算机,它都算不出来。就是般若智慧的福德,比起前五度,那是无穷大。那好比,你想想,布施,我们很多人会捐款,我们很多人会去,比如说到敬老院献爱心,或者到庙里做义工,或者去赈灾,这都是财布施呀,可问题是缺了般若,你捐再多的钱都没有用,这是《金刚经》里讲的,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诶!这个福德很大,佛陀他跟须菩提一问一答。须菩提:“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三千大千世界,那我们现在说的这个宇宙,只是其中一个,只是其中一个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可以当做遍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的世界,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数不清的金银财宝,黄金、钻石、砗磲、玛瑙等等七宝,你拿来布施,谁有这么多钱啊,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没有这么多钱,你拿着一屋子的黄金去布施,你都做不到,对吧,你没有这么多钱,但是呢,这个人的福德这么大,他的福德大不过“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

    受持《金刚经》,《金刚经》讲什么?讲无住,它不是讲空,讲无住。

    然后呢,四句偈。四句偈《金刚经》里有很多,比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四句偈,是什么意思?包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都是《金刚经》啊,那它是什么意思?

    这个其实就是般若。因为《金刚经》全称是什么,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它也是般若经,就像《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它是《般若经》。

    然后呢,《金刚经》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是般若。诶!我们说了般若,《心经》讲的是般若智慧,《金刚经》讲的也是般若智慧,《法华经》讲的还是般若智慧。只不过呢,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因缘,讲了这个法。但是它通通告诉你一个,般若很重要!

    所以,今天的《心经》呢,首先是要解决一个问题,般若,那就是说要开悟。这个你别想得很难。一说开悟,开悟这个事情好像可遇不可求,对的,可遇不可求,需要你有福德。但是呢,开悟,它其实很简单。很简单是什么呢?就是换标签。只不过这个标签换过来不容易,换标签就是,你从现在的“宇宙主导论”换成“意识主导论”。打个比喻,一张白纸,一张白纸无边无际,现在我们手里可能有A4纸,无边无际的白纸向四周延伸,白纸上面呢点个黑点,我们一般人的想法是什么,这个无边无际的白纸上面贴个标签,叫“宇宙”,小黑点,贴个标签,叫做“意识”,我们也把它叫做“心”、叫做“觉”,这个我们回头再解释啊,比较通常好理解的是“意识”,现代的术语。这就是我们通常人的想法,现在的一些所谓的知识也是这么教的:什么呢,物质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第二位的,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先有物质后有意识,诶!我们都是这么认为的,意识只是对物质的反映而已,物质不依赖意识而存在。这就是我们在开悟之前的观点,就是宇宙无穷大,意识微不足道,意识就是那个无边无际的A4白纸上的一个小黑点。

    开悟是什么?换标签!就这么简单。什么呢?把这个标签一换,那个小黑点叫宇宙,无边无际的白纸叫意识。意味着什么?宇宙不存在。那,这就是开悟。

    但问题是,这个标签换过来很难。你的根深蒂固的信念,包括你的眼耳鼻舌身,它带给你的这个物质世界的体验,包括你迷信科学,你不会相信这个物质世界是假的。那我们现在说一个很简单的。你迷信科学,可是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什么?时间、空间和运动只是人类的一个错觉。那你不是相信科学吗?那你肯定相信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现在也没有科学家能超过他的高度,可是他说的一句话,时间、空间和运动只是人类认识的一个错觉,那可以认为什么?时间、空间、运动是幻象,那不是佛陀在《金刚经》里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那不就是什么,《金刚经》里讲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我相,“我”是幻觉, 无人相,“你”是幻觉,无众生相,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存在都是幻觉,无寿者相,时空是幻影,你看,爱因斯坦也是这么讲的,所以呢,我们有时候就是说什么,这个信念、这个标签,你改过来就是开悟。所以开悟很简单,只不过呢,换标签,有时候也不那么简单。所以我们要强调般若。

    所以呢,你就是禅定,你比如说有的人他追求禅定,喜欢静坐、冥想,每天打坐两个小时,那如果没有般若,也是无用功,你发现你的生活没什么改变,你发现你的生活涛声依旧,还是缺了般若。

    包括那个它里面的布施、持戒,很多人也持戒呀,不杀生、不吃肉、不喝酒,就是不造身口意三业,不杀生、不吃肉、不喝酒,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然后呢还不恶口,不贪嗔痴。其实你不贪嗔痴你做不到的,一般能做到的就是不杀、不盗、戒酒啊或者戒肉啊,能做到这些。但是这个比起般若,都可以忽略不计,就是你的福德没那么大。福德没那么大就意味着,福德和功德是有区别的。但是,你没有功德,你一定没福德;你有福德,不代表有功德。功德才能让你超脱六道轮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功德是不会退转的,但福德是可以用完的,福德没了,可能由好运变为厄运;你这一世有福德,你下一世不代表有;你今年有福德,明年不代表有。但功德一旦你具备了,功德永不退转。

    功德和福德的区别就在于一个般若。你没有般若,你肯定没功德。所以,般若很重要,是这样的。

    好吧。我们跟大家开场呢,用《法华经》还有达摩祖师他们这两段话,跟大家来强调一下般若的智慧,就是刚才说的。如果说你只是行五波罗蜜,其实六度波罗蜜就是六度万行,六度万行是什么意思?一切行门,我们说八万四千法门。我们都知道有这个说法,叫八万四千法门,那八万四千法门不只是佛法呀!那儒家的,王阳明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是不是八万四千法门?你包括信仰基督教,基督教它有很多的教义,你去依教奉行,是不是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奎师那,就是薄伽梵歌,对吧?有信仰这个的,还有伊斯兰教,这都是八万四千法门。可是呢,你看,六度万行,就是你的各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不管哪一个法门,一定在六度当中,六度摄万行。

    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管你修什么,最终都在六度当中,可是六度当中,最重要的是般若。这是《法华经》原话,如果说没有般若,你的五度波罗蜜,它的福德百千万亿分之一都不及般若的福德。

    《心经》讲的是般若,其实《心经》连行门也讲了。般若是解门,解就是你开悟,行门就是你去实修,就是你要见性。见性就是你能够活出你的自性。你的自性是本自具足啊!你的本自具足为什么没活出来呢?就是你没见性,所以只明心还不行,明心是开悟,见性呢,是起修,所以悟后起修。

    好,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题目,《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摩诃,梵文,翻译成中文就是大。但是我们说唐僧唐玄奘,我们古圣先贤他们很棒,他们把这个字给保留了,没有把它翻译成大,因为大呢,它容易让你二元对立。大就有小,就像高就有矮,胖就有瘦。大呢?什么叫大,你可以说无穷大,但是呢,我们很容易去到二元对立。就像我们一说佛,一说佛这个字,你脑海当中马上就是释迦牟尼佛,马上啊,不自然的释迦牟尼佛的形象就出来了,或者呢,某个庙里面塑的金身的佛像。你很难会想到,佛就是觉,因为佛者,觉也。佛也是个梵文,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觉。他是觉的意思,但是我们现在很多都是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一说佛就是那个释迦牟尼佛呀,或者阿弥陀佛呀,当然,更多的是释迦牟尼佛这样一个形象,这都是着相了。这样的都是什么,没有般若。

    我们说摩诃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大,对,没错,但这个大呢,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包。就是没有什么在它之外,这个叫大。你说什么在它之外,如果你说它有边界,那它就不够大,你说在它之外还有一个东西,那它就不够大。这个大是什么?无所不包。无所不包,小到什么,夸克,什么质子,什么电子,光子,诶!都在这个摩诃当中。大到你说银河系,三千大千世界,都在摩诃当中。小到你的每一念,你的每一个思想都在摩诃当中。大到太阳,或者银河系如何,或者宇宙大爆炸,产生了我们三千大千世界,都在摩诃当中,好吧,这是摩诃。

    那般若刚才解释了,般若翻译成汉语就是真相。但是呢,你把它叫做真相,我们头脑很容易把它理解为真理或者说实相,或者说我们会认为的有很多的真相。

    我们的智慧呢,我们人会认为有很多很多的智慧:科学的智慧、艺术的智慧、哲学的智慧,然后各种各样的生活中的智慧,诶!但这个智慧呢,佛法里把它叫做世智辩聪,佛陀还说什么?就是听闻般若呀。

    有八种难你听不到。八种难呢,你比如你是下三道,你是畜生,你如果是个狗,你不会今天在这儿听课的,所以呢,这就是什么,你听闻八难中的一难。那也包括盲聋暗哑,他如果是个聋子,那他今天也无法听,就是福德不够嘛,这是听闻正法中的八难。所以呢,很少有聋子、瞎子来听法的;或者是傻子、或者自闭症,他心智不健全的,这是八难。当然这都跟过往的业力相关,他这一生来偿还这个果报。然后呢,还有一种就是世智辩聪。世智辩聪就是小我的聪明、头脑的智慧。我们一般都认为学历越高越有智慧,他是博士,他是博士后,他是教授,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其实这个叫世智辩聪,这个叫知识、叫学问,这个不是般若。

    般若是什么?般若只是到了最后,你发现一切都不是,一切又都是。所以老子把它叫大道至简,大智若愚,大智若愚,到最后这个般若,你会觉得好像你什么都不懂了,但你什么都懂。就是这么神奇的一件事情,什么都不懂,又什么都懂,这叫般若。

    所以它不是我们头脑所认为的那个知识。不是说你学的东西越多,你就越有般若。老子说的为道日损呐,为学才日益。你如果想要学知识,那三藏十二部佛经,包括我们儒家的经典,那传统文化,那还有什么散文、诗歌,那多了去了,还有小说,四大古典名著,你要去学知识,你一辈子学不完。但是呢,那个都不叫般若,般若仅仅指的是什么,它指的就是那个“心”,就是王阳明说的那个良知。心学的那个心,就是您的一瞬间,王阳明龙场悟道,一瞬间,顿悟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般若了,就是菩提树下,佛陀顿悟,“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就是般若。

    王阳明龙场悟道就一个事,心即理也。也就是“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人,心外无物,这是龙场悟道啊!

    否则的话,你说王阳明龙场悟道有那么大的价值吗?大家都在讲龙场悟道,如果他没有一个开悟,他没有一个明心,类似于佛陀在菩提树下顿悟那种状态,他怎么能叫龙场悟道呢?为什么把他这个龙场悟道我们后世就说得这么伟大?因为他确实是石破天惊,从此之后,王阳明就不一样了,他成圣了,他是儒家第四个圣人。头两个圣人:至圣先师,我们刚才拜的孔子;第二个亚圣,孟子。第三个朱熹,但是呢,朱熹事实上是个学问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没开悟,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圣人。第四个圣人,也是现在公认的,就是王阳明。这是龙场悟道。包括六祖慧能也是啊,听闻《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马上口占一偈:“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这个自性就是你的般若啊,你的般若就是这样的。这个时候,他已经成为圣人了,所以六祖慧能,他跟王阳明跟佛陀都有这么一个阶段。

    那大家也会有啊!如果说您听闻《心经》,不一定是今天,但是在不断的熏修的过程当中,突然间有一个时间点,那个顿悟的那个状态,您就得到般若了。事实上得到般若也不是“得到”了,《心经》上后面也会讲:“无智亦无得”——不是你得到什么了,你本来就是。只不过呢,你原来不知道,或者你忘了,现在重新忆起而已,你本来就是!

    好,然后我们回到《心经》。这个我们刚才说了,我们有时间再解释。

    波罗蜜多,波罗蜜:从此岸到彼岸

    从此岸到彼岸,这就是说什么呢?这个都是梵语,波罗蜜多连起来说,就是从此岸到彼岸。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好像有一条河,这个河呢,这边和那边,就河两岸,你现在在河的这一边,你要到河的那一边去。为什么要到河的那一边?我们先不说别的,有的家人会说我再也不想来地球了;有的家人说,我怕死后下下三道;有的家人说我不想下地狱,或者说等等等等,我们不管这个,我们只用《心经》的一句话,叫“度一切苦厄”。苦厄就是你现在的此岸,度一切苦厄就到达彼岸了。此时此地,你就能到达彼岸,不是你死后去到的某个地方。是这样的,就是你当下,你就发现你的心清净了。不光是你心清净了,你外在都变,境随心转那,你看“如能转境,则同如来”。如来是能转境的,那如果你不能转境,那你说你开悟了,你说你是佛,你说你是如来,那不是骗鬼吗!

    内和外是不分的,所谓的内在和外在是个障眼法,是个幻影,内在和外在是一个。

    内在所谓的是心,外在所谓的是你的境相,就是所谓的这个色声香味触法,其实是一个,你的心一转,外在一定变。那度一切苦厄是什么意思?我们说的很简单的:你现在负债吗?负债能度掉!你现在身体有疾病吗?能度掉!你现在孩子教育不好吗?出问题吗?能度掉!你现在婚姻不幸福吗?能度掉!你自卑吗?能度掉!你所有的一切问题,你生命当中,你觉得什么让你揪心的,什么让你不快乐的,全部能度掉!

    度掉之后你就达到涅槃彼岸。涅槃就是清净啊。清净,它不是说我外在的事情依然很苦,我内在清净,不是,是你内在清净之后,外在的这个苦它会自动消失。内在和外在全部都清净了,风调雨顺。

    说的很简单的事情就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古圣先贤,王阳明也好,或者说孔孟,或者说佛陀或者老子,他们不会一直活在苦厄当中,你一定要明白这个,他们不会一直活在苦厄当中,他们内在和外在都是顺的!有的家人会说孔子不顺啊,那是你以为。等你真的了解了孔子,你会发现孔子其实是很顺的。包括王阳明。好吧!然后呢,这是把你从此岸渡到彼岸,那更不用说,我们所说的,你对死亡的恐惧,对来世的恐惧,你对下三道的恐惧。

    《金刚经》里说什么,《金刚经》里它说,把罗汉分四个果位,从最简单的须陀洹、到斯陀含、到阿那含、到阿罗汉,四个果位。须陀洹叫入流果、预流果,就是入门了,入了什么门?圣门!什么是圣门?圣人,佛、罗汉、菩萨,这相当于是圣人的果位,在佛法里会把它叫做这个。

    那入了这个门意味着什么,如果你入这个门了啊,它意味着你一定具备般若智慧。如果不具备般若智慧,你一定无法入门。就是说它好像是个分水岭,好像是个门里门外。你进门了,标志你进门了,进门了就是你具备般若智慧,你开悟了你就进门了。没有一个罗汉是不开悟的,开悟你就进门了。你没开悟就在门外,就是凡夫。那进门和在门外的区别是什么?一旦进门永不退转。什么意思?你生生世世不会再堕下三道,你永远不用担心,说我会不会来世下地狱啊,会不会来世变恶鬼啊,变畜生啊,永远不用担心!

    就是说你至少至少是在上三道。这是什么?预流果。这是什么?入门。所以能保你什么?保你生生世世为人的是开悟。所以那个不丹的活佛宗萨仁波切他说什么,他说“我宁愿要一个开悟的,烦恼很多的人,我也不要一个没开悟,然后所谓没有烦恼的人。”因为这两个境界完全不同,一个是有功德,一个没功德。

    就像是一个是树根,我们必须要树根很健康,你这个大树才能长得好。这是波罗蜜多,把你度到生死彼岸的,度到涅槃彼岸的。

    《心经》。心,我们说心其实就是本体,其实佛法里面用很多词来表述,比如如来。我们都说如来,一说如来就是好像释迦牟尼佛,不是的。我们还习惯称如来佛、如来和佛它都是来表征那个本体的。比如说佛的十大尊号,其中有佛,也有如来,也有世尊,也有正遍知,但是我们习惯把它说到一起,如来佛。一说如来佛好像就是西天大雷音寺那个,坐在莲花宝座上那个,不是的,它是两个词来表达同一个东西。

    就是说,如来、佛,或者说那个本体,或者说心。王阳明心学嘛,阳明心学,王阳明说:“心外无物”,跟佛法有个说法一样的,叫“三界唯心”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现在是在欲界,我们有各种的人欲,这是欲界。那比欲界高一些的是色界,就好比我们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或者看一些现在的那个,现在有很多这样的剧啊,很有意思,给你讲另一个次元的事情。前一段时间很流行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它好像有天人,但其实天人还在欲界。然后到了色界呢,它就没有什么欲了,它没有人欲,没有我们这些贪嗔痴慢疑,但它有形体、有形色,就是也有像我们这样的身体呀,或者其他的形状。再往上呢是无色界,连形体都没有了,就像只是一种纯然的能量。这是三界,就等于说是什么,十方佛土;等于说是什么?三千大千世界;等于说是遍虚空遍法界,唯心!三界唯心。

    三界都是一心变现出来的,这跟王阳明说的心外无物,不一个意思吗?这个心不是肉团心呐,不是我身体里面这个砰砰跳的心脏,可不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心,第一个意思是什么?本体,它是那个唯一的真相,它是我们讲的那个永恒不变的造物主。

    第二个意思呢,它是心髓,它是核心。就是三藏十二部佛经的心髓密码,就是,我们那么多的佛经,那么多的佛经,哪一部经它能很浓缩的把这三藏十二部佛经讲完呢?诶!《心经》!别看就260个字,统摄一切。所以它是核心,它是心髓

    这是关于《心经》的题目,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我们把这个题目跟大家解释一下。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把你从生死此岸度到涅槃彼岸的一个宇宙终极的、宇宙最核心的这么一个智慧。大概《心经》题目就是这个意思了。

    那“经”很简单,就是经典。或者说就是我们讲的“很珍贵的典籍”,能经得起的叫经的,就是佛陀讲的叫经,其他的,他后世的弟子的叫论。比如《中论》,龙数菩萨的《中论》,比如达摩祖师《达摩血脉论》,他的弟子的都叫论。佛陀讲的叫经,比如《金刚经》,或者说《法华经》、《楞严经》,但有一部例外的,就是我们六祖慧能的《坛经》,所以这是中国唯一一部除了佛陀之外的叫经的就是《六祖坛经》。而《六祖坛经》呢,是直指心性。直指心性,即心即佛。

    本文内容及音频转载于:心想生老师自在人生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想生解读《心经》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fb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