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词句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名。又名“卖花声”。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⑵把酒:端着酒杯。
⑶从容:留恋,不舍。
⑷紫陌:紫路。洛阳曾是东周、东汉的都城,据说当时曾用紫色土铺路,故名。此指洛阳的道路。洛城:指洛阳。
⑸总是:大多是,都是。
⑹匆匆:形容时间匆促。
创作背景
作者于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后曾充西京留守推官,其到任时间为天圣九年(1031)三月,离任时间为景祐元年(1034)三月,前后在洛阳三年。从词的首句及第三句看,这首《浪淘沙》写于游宴场合,季节是春天,地点在洛阳(今河南洛阳)。洛阳在北宋时为陪都,称西京。这首词很可能写于明道元年(1032),是与去年曾“游遍芳丛”而今年将分离的友人同游时所生发的感慨。作者到洛阳后广交文士,与尹洙、梅尧臣尤为投合,但其后,尹、梅二人相继调离洛阳;据作者《送梅圣俞归河阳序》云,梅尧臣后“因吏事”重到洛阳,曾与作者“倘徉于嵩洛之下”,不久,“以吏事讫言归”,而其重到洛阳正在明道元年春。写这首词时同游的友人或即有梅尧臣,所以词中有“聚散苦匆匆”之语。
逐句全译
端起酒杯向东风祈祷,请你再留些时日不要一去匆匆。洛阳城东垂柳婆娑的郊野小道,就是我们去年携手同游的地方,我们游遍了姹紫嫣红的花丛。
欢聚和离散都是这样匆促,心中的遗恨却无尽无穷。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明年的花儿将更美好,可惜不知那时将和谁相从?
这三年正是作者初入仕途并在当时文坛上崭露头角的三年。这时与之交游并在其诗文中常提到的还有谢绛、尹源、富弼、王复、杨愈、张先、孙延仲、陈径、张谷、张汝士等等。正因为作者特别珍惜这段岁月、特别重视与这批洛中英俊的友谊,对于花开花落,岁月之不居,人聚人散,世事之无常,也就更加引以为憾。
自然界的春光之无从挽留、人世间的聚会之难以久长。
来日并没有方长,
听说天堂很美好,
人有生老三千疾,
唯有相思不可医,
从此相见只在梦里,
你长眠,我长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