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听了专家的话,小孩需要保证8小时以上的睡眠,别人心心念念的希望孩子可以早一些休息,甚至开始怀念小时候可以20:00睡觉的时光。
然而现在事与愿违,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回家比较晚,做作业、稍微玩耍一下、洗漱、亲子阅读……就到了22:00以后,对于5岁的孩子来说,的确太晚了。
为了她可以快些睡觉,我播放着冥想音乐,提示音响起:回顾这一天,需要做的事都完成了吗?(哪里完成了,还等着孩子睡了泡脚、日更呢)听到脑海里的声音,就有了着急的情绪,希望孩子可以快一些睡觉。因为不一会儿哥哥回来又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睡,这样的想法,也加重了自己的焦虑的情绪。
孩子趁我闭着眼睛,她想悄悄地溜出去。像极了,我小时候在妈妈身边睡午觉的场景,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说你爱睡不睡,爱长个不长个……
孩子见我走了,无助的叫奶奶,伴随着哭泣声。
在泡脚的过程当中,孩子跑过来抱抱我,想起刚才讲故事的时候我们讲《猜猜我有多爱你》,她说我爱你,一直到我的脚趾头,那股温暖的劲还在,只是被自己着急的情绪掩盖住了,看着孩子的纯真的眼神,抱着她柔软的身体,为什么专家说的比孩子当下的需要更重要呢?
我还是比较关注有没有按要求去做,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学着用孩子的方式,去表达、去影响,少些担心,多些关心,全身心的处在每一个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