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林天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3113912/351982c47cacfcff.jpg)
在大多数人眼中,陨石只具备收藏价值,其实陨石的科研价值更大。这些“天外来客”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价值,由于数量稀少,并且来源只在无人烟的戈壁沙漠,就更增添了几分奥秘感,成为收藏家珍藏和欣赏,和航空航天科研的珍贵之物。中国人的陨石收藏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这几年才日益兴盛了起来。
由于陨石自身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收藏者越来越多。对于收藏者来说,最大的困难在于对陨石的辨识,有些人把普通石头当作陨石,有些人把真正的陨石当作普通石头。最近这几年,随着陨石知识的日益普及,这种情况发生得越来越少了,但是价格却极不稳定,有些高于国际估价,有些却明显低于国际平均价格。
随着文化事业单位的增多,众多的博物馆和研讨机构也对陨石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时,陨石从单纯的个人爱好收藏到发掘科研价值,科学家们通过陨石不断努力于对其所处星体和时代的研究,进一步促进了陨石价值的大幅度提升。
美国有个卡内基科学学会,他们认为地球上的水与太阳系形成时就以冰的状态分布在整个太阳系中的水并不一样,是很久之后才到达地球的,而且不是被来自遥远的太阳系边缘的彗星带来的。它们是来自更近的地方——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
![](https://img.haomeiwen.com/i3113912/d28c670192cf783d.jpg)
目前,主流科研机构的说法是,挥发元素如氢、氮和碳等,这些最初的有机物都是来自地球之外的,是由彗星和一种非常古老的陨石碳质球粒陨石带到地球上来的。他们说这两类天体都是木星轨道之外形成的,后来才“迁移”到太阳系内部,尽管有些科研机构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
有位叫科内尔·亚历山大的科研负责人认为,在最初的太阳系中就分布着大量的固态水(冰),但这些冰并没有参与地球的形成。如今这些最初的冰可以在彗星或碳质球粒陨石中找到。但研究显示,这两种天体并不像过去人们所认为的那样,诞生在木星轨道之外,而是形成于两个相距遥远的区域。彗星在太阳系之外形成,碳质球粒陨石的诞生地则近得多。
据说,这位研究员通过分析85个碳质球粒陨石所携带的冰中氘(氢的同位素)的含量,区分出了这一不同之处。发现天体形成的地方距离太阳越远,含有的氘就越多。如果彗星和碳质球粒陨石在同一地方形成,那么,它们的冰中氘的比例应当相同或相近,但研究的结果并非如此。
![](https://img.haomeiwen.com/i3113912/bb96d9b2ed8e80b9.jpg)
以上这些研究,都与陨石有关。例如,通过陨石的冰中含有的氘远低于彗星,就能推演出后者诞生在距离太阳远得多的地方等。亚历山大认为氘的含量表明,相比彗星,碳质球粒陨石应当形成于距离太阳近得多的地方,具体来说,是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这些研究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地球上的水同样来自这条小行星带。
另外,英国有研究机构发布消息,非洲境内发现的一块火星陨石揭开了火星外表火山活泼的重要信息。这块陨石被一支国际组织标识为“非洲东南7635”,这是2012年在阿尔及利亚境内发现的,重量为196克。以及阿尔及利亚境内发现的陨石样本,这种叫做“辉熔长石无球粒陨石”,是火山岩石,这个组织还发现了11种陨石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和放射功能。研讨人员通过对这11种陨石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它们仅构成大约5亿年的时间,这意味着它们构成于5亿年前火星外表冷却熔岩层,但是“非洲东南7635”陨石的历史可追溯至24亿年前,从而标明火星外表同一区域存在继续波动的熔岩流,时间跨度已经到达20亿年。
2017年8月26日,中国科学探险协会陨石科学考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小林先生一行十几人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进行科考猎陨活动。据世界陨石协会主席、中国科学探险协会陨石科学考察专业委员会主任林勇斌先生介绍,陨石具有很大的科研价值,甚至被认为是未开垦的处女地。例如,从南极大陆发现的陨石中,有9块陨石样品来自月球,称月球陨石;更为珍贵的是,其中有8块月球陨石来自月球背面。最为珍贵的还有两块在南极发现的陨石是来自火星的火星陨石,由于目前要到火星上采集样品比上月球采集更难、更耗资更大,所以,这些陨石对于研究火星的演变历史,以及揭开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奥秘,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林天一,原名林勇斌,现任世界陨石协会主席,中国科学探险协会陨石科学考察专业委员会主任,天上陨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发现和收藏世界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陨石,被誉为“伟大的发现者”。他在传播陨石文化的同时,积极参与世界陨石的交流和交易。文章同步发表在今日头条、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凤凰网、百度百家等各大媒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