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课持续更新ING
如何用好“类比”这个武器?

如何用好“类比”这个武器?

作者: 凉花城 | 来源:发表于2017-01-02 19:54 被阅读88次
    2016《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

    在新年第一天,我把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听完了,罗胖的演讲能力不说了,从来给我们的印象就是特别能说,而且跨度相当大,你想想他从2012年到现在四年多做了多少期节目,似乎也能让人在接近一小时的时间里保持注意力,听他说完,这个能力还真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我在听的过程在一边看、稿子,一边听语音,仔细琢磨。注意到了几个类比用的特别好。我在此罗列一下:

    1.吃枣 VS 深挖用户价值

    1岁的罗胖 深挖用户价值

    这是我,一岁多一点的时候,我刚刚学会吃奶之外的东西。有一天,我穿着一只衣服,胸前有一只口袋,我觉得那个口袋很大,我爸爸在里面装了一些枣,我就坐在我们家门口的门槛上吃这个枣,吃一口就扔了,因为我觉得很多嘛,吃一口就扔了,很快那兜里的枣就没了。然后一看没了不行啊,就趴在地下捡那个枣胡吃,这就叫深挖用户价值,这就叫精耕细作,把原来丢掉的枣胡啃干净,为了件事情,我老爹笑话了我到现在。

    2.父爱 VS 得到的专栏  母爱 VS 游戏/今日头条

    游戏和今日头条所践行的叫“母爱逻辑”,就是孩子要什么,妈给你更多,惯得你没样。但是我总觉得,我的商业生涯要走在这个逻辑的反面,走在父爱逻辑里。首先我得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得知道什么是好东西,然后我也许态度粗暴冷峻地跟我的用户说,来,这个是好东西,我把它称之为叫父爱算法。在这个算法世界当中,一定有它的一席之地,最好的服务是给你还不知道的好东西。这是下一个消费升级的方向。

    3.君王 VS 互联网用户  御膳房 VS 美团 饿了么 等外卖  御马监 VS 滴滴 Uber   翰林院 VS 得到的知识服务

    得到App的灵感其实来自O2O。在前两年的O2O创业泡沫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神奇的景观:每个人被互联网赋能成为一个君王。滴滴是他的御马监,美团饿了么是御膳房。

    他为什么不能有个翰林院呢?

    这就是得到App:我们请全国各个领域最有学问的老先生、姿态谦恭的服务你。你付了费,就是君王。

    你可以仔细品味一下以上三个类比,特别贴切生动。这就是演讲的小武器之一啊。当然,我为什么会注意到这些呢?以前可能看完演讲,卧槽 卧槽 说的真对,牛逼啊,罗胖叼啊,这就是看热闹的心态,你也花时间看了,听了,估计别人问起你来你三天就忘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你没有去多想想,再多想想,和你到底有什么关系,到底对你有什么价值。

    但是,你别觉得找到恰当的类比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敢保证罗胖这几个类比也不是他信手拈来的,而是花了精力找到的。今天(1月2号)早上他这么说他的演讲的准备过程

    今天我说说话你演讲准备过程中的感受,今年我着手准备的比较早7月份就开始了,阅读材料请教高人,11月底大纲就已经基本形成了,然后呢就是落实在具体每句话每个字上,这个过程可就漫长了,长到什么程度,演讲开始之前十分钟,我还改了5页ppt,这期间的感受就像是走进一个长长的黑暗的隧道里,前进一步都很困难,一个字的斟酌一个逻辑顺序的调换,一个语气的拿捏,这是一个无止境的事儿了,当然了时间一到,自己给自己屁股上踢上一脚,硬着头皮也得上啊,你看一件事情,有一个截止时间,哪怕是被迫的,也是做成这件事情的必要条件。

    所以了,罗胖一晚上四个小时的演讲,估计花了4个月去打磨去准备,字词的斟酌 语气的拿捏 包括类比这个小点,一定是在其中。如果我们不自己去经历类似的事情,个中滋味是无法想象的。即使是罗胖这样身经百战的牛人都要花费大量精力时间去打磨,那一个普通人做一件事情要做好有多难,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意思哈。

    关于类比的用法,要我自己说也说不出多少有价值的话。我喜欢李笑来的说法,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再回来看看笑来老师对“类比”的思考。他写的《类比及方法论》是这么说的。

    经典类比”的数量极其有限; 因为好的喻体实在难找,既要足够相似,又要对方已知,不仅如此,还需要创造者刻意留心寻找 —— 同时满足三个要求的概率当然远远低于只需要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的概率…… 创造恰当甚至精妙的类比,绝对是一种超强的能力,也是超强能力的一种表现。

    好的类比少到什么程度呢?遇到好的类比,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收藏” —— 真的是物以稀为贵。我就是这样的,长期以来,我早就养成了收集创造各种精妙类比的习惯。

    反过来,留心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聪明人都更擅长使用类比 —— 因为创造类比本身就是难度很高的活动,一般人做不来:

    首先要有足够的知识、信息储备,才能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找到真正合适的、最恰当的那个“参照物”;

    之所以能找到最恰当的,不仅仅是找到最“像”的那个,还要仔细搞清楚“不像”的地方究竟有哪些,以免在传递信息的时候出现偏差……

    于是,创造一个“精妙的类比”是很非常复杂的过程,所花费的精力不知要比听者理解所需要的精力多不知道多少倍…… 极为恰当的类比,常常只不过是“妙手偶得之”,而想要再找一个“旗鼓相当”的就几乎不可能了。

    所以,能用精妙的类比的人,比那些能理解精妙类比的人可能要“聪明”许多;而连精妙类比都理解不了的人,就相对“笨”很多……

    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我总是告诫自己,暂时先克制寻找类比的冲动,因为不恰当的类比还不如没有类比,甚至,不恰当的类比干脆相当于有毒,会麻醉我们的大脑,阻止我们有效地思考。

    我总觉得,在对新事物有了足够的了解之后再去找类比不迟;而对新事物有足够的了解,也是有能力找到精妙类比的前提,万一找到了,可以自己用来辅助面向他人的说明,或者作为帮助他人的辅助理解工具…… 找不到很好的类比,也很正常。

    好的、精妙的类比超级炫酷,可还是要小心为妙,因为类比真的影响思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用好“类比”这个武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ow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