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深以为然。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掌握的是自主能力。
培养自主能力并不是完全放手,孩子在习得临界期时,若能好好把握,在未来发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孩子就如打太极,既要要顺应孩子的感觉与节奏,还要在孩子犯错误时能有效的教育方向与方式。
这期间,不仅不能帮得太多,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
在教育孩子方面,成功的父母,一般在这三件事上少管,甚至是不管。
01:力所能及的事,不多管
孩子在一定年龄时,喜欢模仿父母,帮做一些家务事。
一些父母一味娇惯,不忍孩子受一点累,其实这样会阻碍孩子探索周围事物的途径。
不仅降低孩子的对生活的热情,还会出现“巨婴”、“妈宝”等障碍人格出现,不利于孩子日后成长。
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锻炼孩子的手脚灵活性以及大脑发育。
当然也需要家长配合,观察孩子在做事情过程中,是否很吃力,若一直放任不管,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使得孩子出现失望、挫败感。
在孩子到达临界点时,伸手帮一把,孩子能掌握更多技能,学习到更多生活经验。
孩子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时,不需要多管,关键时刻帮一下就好。
02:好心帮助他人,不乱管
有些孩子性格孤僻冷漠,有些孩子则热情大方愿意分享,这样截然不同的性格与家庭教育分不开。
李玫瑾教授说过的:孩子的性格不存在天生,都是后天培养。
性格比智力更重要,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发现,有些父母为了孩子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希望任何有阻碍学习的事情都铲除掉,甚至班里选举一些职务,都不希望孩子参与,认为把时间精力都浪费在他人身上不值得。
其实这个阶段,需要赋予孩子一定的权力,懂得班集体,了解集体荣誉概念,并为之付出。
伸手帮助别人,不仅不会耽搁孩子学习,反而在互帮互助的环境下进步更快。
孩子好心在帮助他人时,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过多的干涉不利于孩子未来发展。
03:孩子思考问题,不急管
哈佛大学最伟大的校长之一劳伦斯.洛威曾经说过:只有一个方法能真正训练一个人,就是让他自己去动脑子。
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孩子天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若是当孩子问到为什么,父母就给出回答,没有引导孩子对未知的探索,不通过接触、观察等方式了解事物,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会逐渐失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其实孩子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遇到问题,就该鼓励孩子尽情的去思考,看是否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案解决问题。
无论结果可行与否,父母都可以为孩子做个记录,让他自己独立思考、尝试,最终解决问题。
当孩子遇到以上提到的三件事时,父母切记不要急着先下定义,替孩子做主。多一点耐心,多一点信任,慢慢你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会给你带来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