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者郭郭-作家之眼 306/365以“他娶我,但从未爱过我”
以“他娶我,但从未爱过我”为开头:
1
他娶我,但从未爱过我。
他叫胡帆,我们两家挨得很近。我和他打小起就经常一处玩儿,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吧。至少,在我们两家大人的眼里是这样的。
我们两家父母的关系也是很要好的,母亲经常与他的母亲一处聊天,常常,她们俩人带着我俩在外头院子里玩着玩着,就会像是把我俩给忘记了一般,只顾说着她俩那没完没了东家长西家家短了。
听大人说,胡帆虽然出生在姜县,但他们家祖籍却不是咱们姜县这里的人。据说,胡帆的爸爸原是一个知青,他高中毕业那一年,正逢国家废除了高考,正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之时。
他只好也加入到了浩浩荡荡的知青队伍里,从富庶的南京一下子被安排到了穷乡僻壤的姜县农场一队来插队劳动。
不过好在,他从小数学成绩优异,到了队里后很荣幸的就被安排当上了会计。
当他在一队里当了五年的知青后,他父亲,也就是胡帆的爷爷病重住院了,胡爷爷以这个为由,给组织打了报告,申请让胡爸爸回到了城里当工人,这样就可以同时照顾病重的他了。
可谁知,胡爸爸城是回了,却不愿意去工厂里当工人,却每天一心一意地只服侍胡爷爷。几个月后,当胡爷爷身体康复出院后。他也不愿意留在城里,拎起简单的行李,重回到了姜县农场一队里,回来仍当他的小会计。
胡爷爷见拗不过他,也只得作罢。不过要求他得尽快成亲,说什么趁着他还健在时生个孙子孙女给他抱抱,让他无憾。
于是,当胡爸爸回到农场以后,胡爷爷很快就给他找了个从小在印尼长大,才刚回到国内的华侨姑娘。
华侨姑娘随着胡爸爸也来到了一队,一年后,胡帆的姐姐胡依就出生了,又过了一年,胡帆也出生了。胡爸爸满足了胡爷爷的要求,如果那也算是要求的话。
胡爸爸为了给俩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带着老婆孩子到姜县城里买了套院落,开了个五金店。从此,与我家成了邻居。他们家开的是五金店,而我们家开的是百货小商店。
2
胡帆的父亲不愧是福建人,很有经商头脑,他们家的五金小店越开越大。
当然,我的父母也很能干,由原来的一间门面越扩越大了。
两家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两家的父母关系也越发的铁了,而两家的孩子当然也是不例外的。我和胡帆一同走着去上学,放学后,又一同走回到家里。
感情好得像兄妹。
是了,从小,他就把我当妹妹看待。而我,又何偿不是呢,总觉得他就是我的亲哥哥嘛,哪有亲兄妹结婚的道理。
所以,当胡帆大学毕业后,把他也想去米兰学习服装设计的想法告知了他的父母时,他的父母便要求他先与我结了婚再走。
神奇得是,我父母的想法也如同他父母一样,我们才恍然大悟一般,原来,两家的父母见我俩常常形影不离,错以为我们在处对象呢。
真真是使我们哭也不是,笑也不是的了。
怎么办?假若不结婚,父母将不支持我们出国留学。
想来想去,最终,我俩决定。表面上同意。
同意后,我俩又后悔了,因为婚礼办得实在是太隆重了,两家的亲友出乎预料的多。他们都来向我们贺喜,尽说些祝我俩百年好合,早生贵子之类的祝福语。
结果,我俩结了婚后,俩人的感情反而变得不如从前好了。
3
到了米兰后,我们就分开了,在学院里,我们各住各自的宿舍。即便是上课时遇到,也不会坐到一起。结婚像是一道墙似的竖立在我俩跟前,连我俩先前的兄妹之情也给隔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