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想法
卖房所想到的—庄子“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卖房所想到的—庄子“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作者: 心灵的芳草 | 来源:发表于2018-08-30 21:59 被阅读95次
卖房所想到的—庄子“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最近一直没出手的房子卖掉了。

我是运用了老路商学课上讲的行为经济学观点——禀赋效应来处理的。

禀赋效应就是说,同样一种商品,一旦你拥有它,就会高估这个商品的价值。

我对房子重新进行了评估,站在理性的立场上,降价卖掉的。

虽然降了价,但在成交的过程中也是一波三折,让我难以释怀。

卖房所想到的—庄子“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1.

我认为房子已经很便宜了,买家对价格也基本认可。但还是站在他的立场上,能省一点是一点,找各种理由挑毛病,目的还是为了降价。

卖房是老公一直在与买方沟通,之前我是不同意再降价的。

可能老公给人的印象是好说话吧,合同签订之前,买家说价钱不好听,还是找理由往下压价,我告诉老公最后的底线,价钱不能少了。

最后老公还是给让了几百元,才签了合同,随后订金也马上打过来了。

本来要去办房照了,老公却说买家不想买了。

原因是买家听别人说,这个房子以前死过人,我们都没听说过。

那都是三十年前的事了,以前是住过一家人,有个人在外面出过车祸。

我跟老公说,他们介意的话,不买就不买吧,但定金不给退。

老公跟买家说了情况,知道定金不能退,买家当时没订下来买还是不买,只说回去商量一下。

按照合同的最后截止期限,买家回信说还想买,去办过户吧。

卖房所想到的—庄子“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2.

经过这一波三折,我对买家已有介心,闲话少说。

买家是一对60多岁的夫妻,家在外地,妻子娘家在当地。

买房也不容易,我们比他们年轻,凡事尽力配合。

办过户他们那边只一人到场,另一人在外地等待打款。

虽然这很老套,但我们只能尊重他们的决定。

好不容易排到我们这了,需要买方双方的证件,另一人不在场,我们只能等对方通过微信把资料传过来,再帮忙出去打印,回头再办理。

资料收集齐全,手续也办差不多了,对方钱还未到位,又跟我们商量再减个零头。

我明确告诉她不能再讲价了。

都什么时候了,钱还未到位。买家说明天早上就打过来,说她老公腿脚不好,银行已经下班了,让我们相信他们。

没有这么办事的,我简直无语。

每一步都按合同,我们不可能早收他们的钱,但都办过户了,钱不到位怎么行。

老公却选择按买家说的来,先办过户,第二天上午打款。

为这事我郁闷了一宿。我怕他们不按合同来,要求减钱什么的,这中间一直为这事磨叽,我有点怕了。

第二天上午老公很沉得住气,没问他们。

中午钱才打过来,跟我们说去了银行三趟,不是忘拿卡,就是忘拿身份证。

我白白担心了一天,觉得很不值。

卖房所想到的—庄子“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3.

      庄子讲过一个故事。

      说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前面一只船正要撞过来。

      这个人喊了好几声没有人回应,于是破口大骂前面开船的人不长眼。

      结果撞上来的竟是一只空船,于是刚才怒气冲冲的人,一下子怒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生气与不生气,竟取决于撞来的船上有没有人。

        空船的故事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都要把别人看成一个“空船”。

        比如买房这家,认为卖家是收钱的,可以少收点,而买房花钱,能省点是点。合同都订好了,还在讲价。

        我心里也看不惯这样的做法,但换位想想,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不是也希望越便宜越好吗?

        除了大是大非的事情,其实并无好坏之分,只是思维习惯不同而已。

        要把每一次的伤害当作一次空船事件,你是被一直空船撞伤了,而非是一个人有意开着船撞你。

        只有这样,你才能尽快地从愤怒和痛苦中走出来,尽快完成创伤后的自疗自愈,也才能不断放大自己的格局。

        庄子说:“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庄子告诉我们,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不为世俗所累。看不惯的东西,看不惯的人和事越多,这个人的境界就越低,格局也就越小。

        从世俗的角度讲,“看不惯”不仅是境界小、情商低的表现,更会为自己树敌无数,招致怨恨。

        当我们看不惯别人的时候,无非就是想把自己的思想或者标准强加给别人,认为自己是怎样看待事物,别人也应该用这个标准来看待事物。

        殊不知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成长环境都大相径庭,使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看待世界的不同眼光。

        对一件事情,大家有不同看法,有时候无所谓对错。

        因为每个人的判断都是依据自己心中的尺子,而每个人心中的尺子不一样,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不一样。

        庄子有句名言: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不把自己当回事,不以自我为中心,放下自以为是、放下偏见和无用的面子,谁又能伤害他呢?

        太看重自己,就容易与别人发生争执,如果心有“空船”,许多不必要的纷争与生闲气,就不会发生。

        庄子的“虚己以游世”妙论,就是要虚己、外己、忘己,忘掉自己的私欲、忘掉偏见,这样才能不被伤害,不害物亦不害于物,不伤人亦不伤于人。

      故而,心有“空船”,虚己以游世,何处不逍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卖房所想到的—庄子“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qj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