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作者: 小宁_3a7c | 来源:发表于2020-05-20 15:05 被阅读0次

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评《不求甚解》教学

  今天看了王玉静老师的议论文《不求甚解》录像课,简单做一点评论。

王老师的这节课很有设计感。

这种设计感特别地体现在课的开头和结尾,可以说这是一节首尾圆合非常完整的课。什么是完整呢?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中曾经说,完整就是有头有尾有中段。看王老师课的开头,王老师用两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导入:朋友圈要不要屏蔽父母?长生不老是不是一件好事?这两个来自《奇葩说》的论题很具有思辩性,教学一开始教师用这样的问题引学生入境,很接地气,很生动。消除学生的畏难心里,因为一般来说,议论文的教学最怕的就是缺少教学的生动性,课堂气氛沉闷,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如果不精心设计,课堂可能就会如一潭死水,没有任何波澜。看王老师的结尾:“国语翻新”环节。教师给出“班门弄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作茧自缚”四个带有思辩性的成语或熟语让学生任选其一,反向立意,写一个片段。并在语言表达的形式上做了要求:“按照人们常说……但我认为……因为的格式来写,观点明确,论证合理。”这个学生活动的设计非常巧妙,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给了 “抓手”,搭了“台阶”。教师设计的这个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进入文本又从文本中出来,由知识学习到能力锻炼。

王老师的课堂主体部分,教师的思路清晰且严密,层层深入,如剥竹笋。有两个板块“把握观点”“解读论证,”三个主问题组成:

1.成语“不求甚解”是何意?

2.朗读第一段,针对一般人的认识,作者的立场是什么?

3.速读2—9段,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以上为第一板块“把握观点”)

4.细读2—9段,思考勾画或概括各段要点,解读作者从何处入手抓到对方观点的什么漏洞,又是如何阐释并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5.第七段内容能否去掉?

(以上为第二板块“解读论证”)

    在这两个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读书,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读的时间,读的形式也有所变化,如朗读,速读,细读。师生一起走进文本,师生对话构建课堂。实实在在的语文教学,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当然,课堂是遗憾的艺术,没有完美的课堂。如果说吹毛求疵的话,我以为议论文的教学也可以再灵动些,问题和活动的设计可以再有一些创意。教学的创意是对语文教师积淀和智慧的最大考验。

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未经审视的课堂是不负责的。审视生活和课堂,语文教师才能丰盈,语文教学才能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qn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