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傅先生的翻译是:
孔子说:一群人整天相处在一起,说的是无关道义的话,又喜欢卖弄小聪明,实在很难走上人生正途。
这一段,恐怕又是孔子他老人家的一次吐槽了。因了私底下的这个想法,在对这段话的理解上跟傅先生的讲解就有所不同了:
一群好朋友拿出一整天的时间聚一聚,不说那些仁义道德方面的事,玩一玩益智的小游戏,这种事真是难得呀。
为什么这样讲?我们以前也看到过: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篇》)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论语•子罕篇》)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论语•乡党篇》)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论语•乡党篇》)
我们看到,孔子他老人家也唱歌啊、饮酒啊,郊游啊,参加这些‘游于艺’的活动。孔子他老人家不是开口就是仁义道德,也不是与人聚在一起就讲修身治学的事啊,对不对?哪有一个人整天工作不停下来的呢?但是孔子他老人家与一般人不同,他与人相处的时候有他的规矩,这个规矩就是‘义’,基本的表现是不为酒困,不及乱。
退一步讲,三五好友偶尔能够相聚在一起,喝点小酒,八个卦,漫无目的地聊聊天,确实不见得有什么主题,只是因为一段时间没聚了,彼此想念,叙叙旧而已。如果换个角度看,如果大家都能有这样的生活,这不就是太平盛世的样貌吗?
傅先生的话更为中道,人跟人之间因事缘起,从不认识到共事,或可成为朋友,时间久了有了差异且无法相融,就各走各的;有了互相的促进与合作就可以长期来往,无非结缘、惜缘、随缘而已。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几个好朋友,要惜缘。说实在,家家有本要念的经,谁不忙呢?招呼几个人一起坐一会有时候都是很奢侈的事情,真有事了或许还能到场,如果只是聚一聚的话,不见得想见的人都正好有空啊。
小聚也好,朝夕相处也好,最要紧是‘好好说话’,也就是要避免‘言不及义’。义,取正当、恰当。不能太过直爽,你倒是直了,别人不见得爽啊,多半是不爽。那么话出口之前要有个态度,百丈清规里面有句话非常好,叫做:处众以谦恭为有理。二个人也好,三个人也好,多个人也好,都是众,与人来往、相处,先不要管别人怎么样,自己要谦和,对别人恭敬,自己先做到,这才是一个好的开始,大家相处起来才比较舒服,珍惜自己,也珍惜彼此共处的这一段缘分,即便以后天各一方了,也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何乐不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