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可谓浩如烟海,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能看的书真是少之又少,从小读书都没有太强的目标性,每临幸一本书都感觉是与那本书在今世的缘分,缘深缘浅,随遇而安。
读书的时候是读过张爱玲的书的,是怎样的一种机缘,读了她哪些文章也都不记得了,但那时候我的生活必然跟上海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只记得读过之后那种感觉,她有种阴郁的风格,淡淡的文笔,写了各种各样的女人,结局不好的居多,不如意的更多,具体的内容倒没留下太多印象。
最近去朋友家,不小心瞟到她家书架上放了一本薄薄的《第一炉香》,想到最近简书上有个第一炉香的同人征文,于是便找她借来了这本书翻翻,看能不能真的写一篇出来投个稿。
距离征文投稿的截止日期不到一周,以为那篇文章要读个三五天的,没想到那本薄薄的书是张爱玲的短篇小说集,那篇文只有短短七十页,不到几个小时便读完了。
工作之后其实并没有看多少小说,大部分小说都是读书的时候看的,因为那时候方便去图书馆借阅,工作之后也不是没钱买书,只是把更多的关注给了史、哲、社科之类的书籍,这次偶然拿起张爱玲的小说,就立刻被她精妙的描写吸引了,不由地赞叹她那些细腻、精准、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无怪乎她的小说能够常常被拿出来改编成剧本,拍成电视剧或电影。
举《第一炉香》里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例子吧。
写到梁太太刚刚开始勾引卢兆麟的时候,“梁太太双肘支在藤桌子上,嘴里衔着杯中的麦管子,眼睛衔着对面的卢兆麟。”这个“衔”字用得太妙了,嘴可以衔,眼睛也可以衔,一类比就可以想象出梁太太眼里释放出的那种勾人的火苗。
薇龙初识花花公子乔琪乔,他盯着薇龙看的一幕,“薇龙那天穿着一件瓷青薄绸旗袍,给他那双绿眼睛一看,她觉得她的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管也管不住,整个的自己全泼出来了。”情场高手乔琪乔,四处留情,第一次见到还是大家闺秀的薇龙,肆无忌惮地盯着她看,男人的主动,女孩子的虚荣心,在那时就直接让薇龙沦陷。
更别提那句“如果湘粤一带深目削颊的美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跟现在常说的“小鲜肉”如出一辙,一看就明白她说的是什么样的长相差别,而且不由得引出了对女人如美食般满满的欲望。
看上面几个例子里就知道,张的这篇文章实际上相当性感,故事里隐藏着相当多的色,但文中并没有写过任何床*戏。她的人物描写相当有特点,总擅于用那些不是形容外貌的词来形容外貌,比如在另一篇文章里,她形容一个女人长得“模棱两可”,读起来很奇怪,却并不会产生歧义。她的人物刻画没有过多的繁复笔墨,但是通过对话,通过行为,通过那些心理描写,一个个人物都具体而生动,每个人读下来,并不会对其有太多误解和偏差。她透过人物,准确地传达了那个时代的局限和无奈,即使现代人,虽早已远离那个时代,那些场景,读起来一样觉得合情合理。
好文章读下来,还真是酣畅淋漓,那本短篇小说集里,其他文章读起来都没有《第一炉香》这篇那么精彩,但是还是很有她的个人风格。在我人生的这个阶段,见过了上海,见过了香港,再遇上张爱玲的文章,幸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