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简洁、动态的量化分析思维案例(1)
引言
其实,这部分内容并不是思维(2)的情节继续,而是剧情需要的插入部分......。
我们知道,任何抽象的业务逻辑必须“落地”,俗话说:再好的想法也要能实现才行!于你所知,这种“落地”,需要将抽象的业务逻辑进行量化。而量化目标的两个基本元素就是:维度+度量指标的计算。
刚好最近做了一个简单的单品考核指标计算表,现以这个案例配合分析思路,来简单说明一下从抽象到量化的过程(前面我们已隐约的说过一些量化的问题,但缺少一个结合实际的案例)。该案例本身并不复杂,甚至很简单,但关键不在这里,我希望用这个案例来说明一种数据从抽象到量化的分析思维过程。
因此,案例并没有使用Power BI等工具(实际的工作薄是一个小型的数据模型),这里仅仅是运用Excel来完成(可能Excel的灵活性对大多数人有天然的亲和感)。
为便于说明,案例内容作了精简处理,数据为模拟数据。
先模拟一个抽象的业务逻辑:
单品PK方案:各门店每日单品PK,以单品的期间日均销售的增长、人均销售额结果为参考;
奖罚规则:每日奖罚标准:店长前二名分别奖18.8元、10.8元,最后二名 罚18.8元、10.8元;员工前二名 奖10.8元、8.8元,最后二名罚8.8元、5.8元……。
注:日常工作中,类似这种能运用Excel处理的、简单的业务案例相当普遍。你改变一下维度、指标方式或条件试试就知道了。
我们姑且把前面这句话做为要实现“量化”的“抽象逻辑”,反正任务已安排下来(所谓领导一句话,下面一台戏),剩下的是你负责的“量化落地”了(不讨论那些无关的营销之类的事情)。
让我们开始思考。
案例思路整理
1、抽象逻辑信息整理
有了前面几篇文章的铺垫,我们知道,不要慌着分析。首先,想想这个业务逻辑方案里包含的维度与度量信息(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你甚至不需要一开始就分清楚哪些是维度、哪些是度量计算。简单的几个思考过程就行:
(1)第一步,用时尚点的一个词来形容它,叫做:提取关键词。上面的那句业务逻辑包含了这些关键词:PK(对比)、单品、门店、销售指标、时期(日、周)、奖罚规则等。
(2)维度、度量关联。换句话说,就是厘清、以及将关键词按维度和度量归类。为了简单一些,我们用一句话来表述:上述关键词包含的主要度量是销售(先不考虑该度量的变化),然后是涉及到该销售度量的不同单品、不同时期、不同门店。有一个比较模式化的句子可以帮助你将维度和度量结合在一起(任何维度与度量的串联都可以试着使用它): 求,在不同单品、不同时期、不同门店中的 销售……。
我们把这句话用一个图表示出来:
试着 (3)然后,考虑以上维度、度量包含在哪些业务数据里?以及如何获得(一般是后台系统导出)?
(4)最后,运用Excel等工具进行分析。
其实,这些步骤对于熟悉相关业务又有一定的数据分析基础的人来说,可能只有一步。可以不需要这些步骤的,想好需要哪些数据就行。
2、将量化结果设置为图表等结论(报告)形式。
直接上结果与布局图:
(本图为原创,引用请注明出处,或经本人同意)
来说说这个图的布局,我的出发点是:尽量将抽象的业务逻辑与维度、度量都结合在一张表里。这张图的特点:
(1)整个结果分析表按两大思维分为”抽象业务逻辑区”与“指标量化区”。表示为:“将抽象业务逻辑进行量化落地”。将两者置放在一起的好处是:方便随时查看抽象的与量化的对比、量化实现的方式方法修改,以及维度或度量条件改变后的维护……。
为利于说明问题,我们把数据区之外添加的部分统统称为“抽象区”,数据图表部分称为“量化区”。
(2)我们发现,量化区又分为了三个区域:
第一个,是原始度量区。这是分析需要的主要指标度量(KPI度量值)。该度量的获得方式多种多样。本例中,采用的是透视事实表的方式获得,好处是透视表能动态更新。因此,希望本区具备的特点是:即时的动态性。
第二个,指标过渡计算区。这是基于原始度量,再次计算的派生(衍生)度量,它一般作为原始度量与实际的指标之间进行对比前的过渡。
一般情况下,如果分析只需要原始度量,那么,就不需要这些派生度量。实际中,这类情况比较少见,稍微有点难度的、或业务逻辑条件多一点的分析,都需要对原始度量做一些加工处理,可能还需要添加一些参数等。
如果分析涉及多个或基于扩展模式需要多个原始度量时,你可以放置更多的一些原始度量(如图中的毛利、销量两个度量,本例中暂未使用)…...。
但无论如何,该部分我们期望它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与扩展性。
(3)指标区。根据提供的原始度量以及衍生度量,基于逻辑条件的指标量化设置。这是业务逻辑与指标交汇处。由于设置在Excel工作表里,因此,它同样具有:充足的灵活性以及可维护性。
(4)模式化处理
我们总结上图思路步骤为:透视表动态透视出原始度量--->定义灵活的衍生过渡度量--->输出业务逻辑的量化结果--->模式化处理……。而且,只要类似它的模式,就可以用来处理类似的业务量化问题。
附:简述案例制作过程
1、动态原始度量区的制作
将数据导入或整理好放置在Excel表里(不论方式),并将数据转化为:“格式数据表”(这样处理是为了使Excel表数据尽可能地接近数据模型,以便具有格式表的特征,请自行搜索相关“格式表”知识)。
这有两种方法:
(1)第一种方法: 开始菜单 ---> 常用表格格式--->任选一个表格式
出现一个确认窗口,点击--->确认
得到一个格式表:
第二种方法:选中数据区里的任意单元格,直接按快捷键Ctal+T,然后出现一个“创建表”会话窗口,点选:“表包含标题”,确认即可。如图:
然后,按需求从刚刚创建的格式表里创建一个透视表,并拖拽出需要的行、列以及筛选器:
拖拽出的透视表有点不好意思与大家见面,那好,化妆一下:
首先,修改透视表中的行、列名称,隐藏不需要的行,添加必要的内容,设置格式等:
再次,在透视表任意单元格里单击右键:进行必要的透视表选项设置,目的是将动态的数据表处理成普通的sheet表的样子(让透视表与Excel表良好衔接成一个整体)。
最后,回到化妆后的透视表,是不是看不出透视表的样子了?
2、手动设置区(只需设置一次)
除了透视表的动态区设置以外,其他的部分则是依据前面的内容来手动设置的。当然,为了配合动态性,也可以使用Excel函数公式来进行一些半自动化处理。这部分可以充分利用Excel表的灵活性设置。本例中涉及的一些Excel设置:包括函数公式、格式设置、添加文字等。
说明一下:本例中的公式一开始统一设置在D列的第一个单元格里,设置好之后,你可以将公式往右(行)的方向拖拽到M列所在的行范围;
序号列的自动化,使用了一个常用的SUBTOTAL函数来处理(你可以套用该公式模式处理类似自然数编号的序号列);
14、15行计算依据衔生度量:即人均销售和日销售增长率所在行值,分别计算其排名,再基于排名关连奖罚规则,然后基于奖罚条件落实到门店、以及门店相对应的人员(这里举例的是店长和相应的员工)。在本案例的 BI建模版本中,这句话也是建模运用的思路。
其他一些用到的公式等设置如图所示。
3、共享或A4打印等输出设置(只需设置一次)
最后的图表,根据需要设置输出的方式(如果有),例如打印设置:
后续维护(扩展性)
1、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案例。但是,以上这些步骤与制作内容都是基本的东西。“添枝加叶”后就有可能慢慢成为一个专门的业务处理模式,再“添油加醋”一下可能就是一个系统(由基本步骤叠加、组合而成)。
如果改变一下业务关注的重点:比如将上例中关注的时期维度:每天,改为每星期、每月甚至是任意时段的筛选(另一篇文章中,有介绍任意时期段的筛选实现);或者希望考核类别而不是单品……。 这时候。我们只要通过修改筛选维度即可(不需要修改模型):
这里也提示出一点:好的模式都应该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当然本例不是,仅为本文主题而准备),所谓扩展性:就是尽量考虑到、或预测到可能的维度以及度量需求变化。当然,并不是维度和度量越多越好(因为业务逻辑总是千奇百怪,就算是再强大的系统,它也不知道你的业务逻辑以及参数是什么)。
2、本例整个过程中,使用的是一般性Excel操作。如果采用Power BI建模的方式来处理,其思路完全是一样的。但是,它会具有更大的动态性、扩展性。后面有机会再讨论该版本模式。
END
错误难免,还请海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