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在医院的门口和各个楼层看到,孩子惊恐的表情,满是泪痕的脸庞…还有家长无奈的叹息,愤怒的吼叫,披头散发的狂躁。
面对时间和事情的紧迫,以及各种事情的安排,家长们从好言好语,到神情严肃,到强行执法,到愤怒不已,事后又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伤心与心疼孩子。
孩子从磨磨蹭蹭,躲躲闪闪,到拼命后退,到惊恐大哭。长久不愿与家长亲近。
我们通常会给孩子去讲道理,好言相劝,说良药苦口,捏着鼻子一口喝掉……,然后希望孩子就马上自己吃药。这种孩子有,但一定是极少数的。你的孩子是什么情况,相当部分还是禁闭嘴巴或拼命捂嘴,看到药就马上跑开,甚至开始大哭……
自己总结了几个小步骤,帮助孩子面对打针吃药这件事:
1.接纳孩子感受。(你是觉得味道不好吧,爸妈小时候也觉得……)肯定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先平静下来。
2.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给TA看药长什么,会有什么气味,口感,要喝或者吃多少?如果几种药,吃的顺序是多少?从陌生到相对熟悉,增加心理安全。
3.通过孩子喜欢的故事或者玩具等等来进行正面强化(生病很辛苦,爸爸看着也心疼,也盼望你早点能好起来,这些药确实不太容易吃,也不太容易喝,不过我们尝试试一试,吃药可以帮我们慢慢好起来)建立面对和创造觉察。
4.正面鼓励。能喝药,无论喝多少都鼓励,不喝,把药拿在手里也鼓励。就连能平静对话,都要去都鼓励,鼓励是建立关系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亲切关系才有好的沟通。同时在此过程中,也是在培养孩子自信。
5.家长要有耐心。(想想自己的健身之路,学习计划,不也是一路坎坷吗?难道是不懂道理?)建立正循环和正反馈
几次下来,这个过程就变的不那么痛苦和漫长…
大忌:威逼恐吓利诱强灌
威逼恐吓:再不吃药,爸爸把你的某玩具扔掉,把你扔出去,关小房间,告老师了,再不喝我揍你了,让警察叔叔抓你…
利诱:吃药给你看你最喜欢的动画片,买玩具,买好吃的,和妈妈一起睡,带你去游乐场…
强灌:这里就不描述了
这些行为是破坏孩子内在安全感、制造人格障碍、破坏亲子关系的典型行为,或许大家觉得是危言耸听,孩子还小,如果等到青春期的时候,家长们就知道副作用到底多大。
养育孩子,也是重新学习与自己相处与世界相处的一次机会。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沟通模式,当Ta以后为人父母,也会知道该如何去做,通过自身体验而生发出来的行为也会影响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