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问我最近有什么好看的电视剧推荐,我立马想到了《觉醒年代》。他想上抖音刷刷看,我立马故作玩笑:“这部电视剧不适合抖音上看,要上优酷一集一集品,还要拿出本子做笔记”。这是闲话,但确实是一部不得不看的作品。
我认为电视剧有两种,一种是用来娱乐消遣的,另一种是给人带来启示、反思的。《觉醒年代》就属于后者。
当打开优酷视频追剧时,你会看到清一色的热血弹幕“这剧看得我热泪盈眶”、“爱我中华”、“历史知识不够,现在开始补回来”等等,这不仅仅是说说这么简单,正如善引人入坦途,恶引人入迷津。它所激起的是人们心中的一抹希翼,让我们看见百年前先辈的精气神,从而带给我们一些启迪。
《觉醒年代》的故事背景聚焦在1915年到1921年,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三件大事为主线,讲述了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鲁迅等人为了寻求中国出路而探索的故事。在当时的年代,整个社会和经济制度已经腐朽了数百年,绝不可能有积极的建设。中国面临着外强入侵与帝制复辟的风险。此时的中国就如鲁迅在《呐喊》里面说的那个比喻。
在一间铁屋子里,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很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灰,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呐喊》。
此时的中国需要少数清醒的人站起来去肩负责任,扔一颗炸弹去惊醒国人,所以他们来了。
有了电视剧开头一幕,陈独秀问李大钊愿意一起寻找一条救国的道路吗?李大钊回答“我愿意”。
在这场新文化运动中,风起云涌,有很多有名、不知名的先进人物。
有一个很关键的人物,蔡元培。
也是我此剧最欣赏的人物,历史上的蔡元培是存在历史争议的,后来甚至成了国民党“清共党”的助手,但最终认清国民党面目而转身走向支持共产党的道路。
剧中的他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在面对小事上有和稀泥的艺术,在大是大非面前又有自己坚定的立场。
他主张的思想:“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对于意见不同者,给予机会、舞台。
剧中保皇党分子辜鸿铭对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所倡导的新文化极为反感,多次公开辱骂,对于新文化在北大的传播构成了极大的影响。后来在权衡是否撤销辜鸿铭的教授职位时,蔡元培给了他一个月的时间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最终辜鸿铭也被他的人格魅力折服。在外对谁都是怼天对地,唯独对蔡元培一口一个“蔡公”、“蔡公”,极力维护。
蔡元培的教育观也十分先进,在他就职演讲上可见一斑。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不是育器,他说“教育的目的是帮助被教育的人,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责任;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
这段话就算放在今天也如此警醒。
可以说,他是一个终身在寻求中国出路的爱国者。前期他参加辛亥革命、为新文化运动提供支持和舞台,后来因为阶级眼光局限做了一天坏人,最终醒悟了,并用余生去赎罪、去救国。
与蔡元培温文尔雅的人物形象相比,作文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性格则更具有鲜明性。
剧中一句“出来研究室,便入监狱;出来监狱,便入研究室”让人十分印象深刻。以前认识他完全是因为那句“陈独秀,你坐下“的网络用语,至于他为何“秀”,却一无所知。
如今才明白他的秀是一种洒脱,一种对反动派无所畏惧的精神。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没有他这个先起者开办《新青年》,很难想象当时的中国是否还有另一个陈独秀去做这颗炸弹,很难想象中国是否还会有如今之盛世,他值得后人谨记。
同行者李大钊,一个被毛泽东誉为“真正的老师”的人。在加入新文化运动前就已经开始广泛阅读马克思的相关著作,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为人低调内敛,却对底层民众饱含深情。
剧中他为了帮助工人葛树贵,掏出家底,提前预支工资,连自己的孩子要出去吃一顿都只能咬咬牙对孩子说:“家里做的饺子好吃”。
他深入工人阶级做演讲,与他们共同吃喝,踏实地走着群众路线。在新文化运动中他没有陈独秀亮眼,却是实际的执行人、急先锋,他始终相信工人阶级、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的主人,用行动去实践自己的理想。
革命的道路也是曲折的,在这过程中,也会出现意见不同、反对者。
胡适,一个在历史存在很大争议的人物。在他的《胡适口述自传》中,他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中国的文艺复兴,而五四运动则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显然他希望走的是政治改良路线。
而在剧中胡适因为《新青年》二十年不谈政治的口号而选择加入,后来也因其背离初衷而选择离开。但他在后来办起了《努力》周报,探索救国之路,也是事实。
又如保皇党辜鸿铭,他说:“我辜鸿铭生于南洋,学于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但是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他并不愚昧无知,留过洋,更精通十几种外国语言,甚至还是西方国家推崇的大家,但他骨子却散发着从上而下的民族自信。当面对同派中人对以蔡元培为首的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陷害时,毅然离开,不愿与其同流合污。
他们的最终目的其实都一样:想通过自己掌握的学识和思想,来改变和拯救中国;君子和而不同,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有着共同的美好期待,坚持着各自不同的价值理念和思想观念。
这个年代觉醒的先人们,并不是不清楚路有多难,只是他们爱祖国爱得更加深沉。
剧中陈延年对父亲说“作为长子,我可能不能为父母尽孝,不能为弟弟妹妹尽责,因为我也是立志要为国家献身的”,抱着这种信念,他法国留学,加入共产党,最终因叛徒而被国民党乱刀砍死,年仅29岁。
我们站在今天的视角去看待这些先人,很难体会到当时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他们并不知道路在何方,哪条路是对的,哪条路是错的。所以有人走了弯路,有人放弃了,甚至有人做了汉奸,但更有一部分坚持了下来,带领中国走向胜利。
除了敬佩,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他们坚持了下来?我想到的便是信仰,坚信中国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的信仰!
回到今天,这部剧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除了好的演员塑造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好剧组、好导演愿意为了拍一部好作品而用心。看了这部剧的幕后花絮,深感这部剧制作的不易,一个简简单单的镜头背后可能是无数次的打磨。
剧中的北大红楼因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景拍摄肯定不可能。为了能够还原历史,剧组最终决定1:1再建一座红楼。
在当今烂片横行、影视作品以利益、流量为导向的年代,他们凭什么对一部作品这么精益求精?信仰,一份为了让观众看到好作品、看到真实历史的信仰!
100年之前,先人用他们的鲜血、汗水为我们争取到了今天的独立与自由!
而在如今,我们是否又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奴隶呢?在这个物质至上,媒体舆论与互联网造势的年代,我们还有信仰吗?我们又是否该心存一份信仰呢?
值得我们深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