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
生活总是在变化中。如果意外的变化,最初对自身不利的变化或不习惯的变化是敌人,如果能战胜或超越变化,将原先的不利转化成优势,不确切的比喻,化腐朽为神奇,那么你的绊脚石,也许能成为你的垫脚石。
自从学校迁至长江之滨,日常工作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最初是抵触的,极其不情愿的。老校区,有着太多的记忆和留恋。
以前离学校近,骑车不过十几分钟,上班时间比较灵活,随时可以出发。但是,现在时常关注几点几分,因为出行与公交时间紧密联系起来。上下班的时间,基本固定,在有限的几十分钟完成哪些事,必须算计好。过去,晚上的时间能得到充分利用,相当于三节课,近半天时间,可以备课、读书、写字。期间,与同事去操场跑四五圈,议论时事,谈谈人生,再返回办公室继续工作。每天的生活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晚上九点十点回家,也不用焦虑,不必担心路程。回家后,洗漱打扫卫生,准备第二天的早餐。
现在完全打乱了节奏。晚上的最后一班车时六点,你不得不到点乘车。晚饭后,上楼去书房(自诩为工作室)。开着空调,躺在旋转椅上,看微信,刷视频,留意好友的朋友圈和群里的大小信息。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蒸发了,留下什么呢?一堆碎片化的信息。
陡然惊醒,今天还没有日更。有时,像记日记一样,琐碎杂乱,信手涂鸦一篇散文;有时,累了,没有兴致,点开过去的库存,稍作加工,改头换面,“老黄瓜刷新漆”,凑个数;有时,心血来潮,为了专题投稿,下了一番苦功夫,心比天高,想模仿名家作品,结果相距甚远,望其项背。
宅在家,虽然清静,没有氛围,白白荒废了不少时间。奇怪的是,我喜欢闹中取静,喜欢利用零碎的时间,也喜欢独自呆在办公室,可以做好多事。
然而,新校区的办公室开学前刚装修好,由于总所周知的原因,同事们大多到班上课,没课时在家备课。曾经看过一则报道,有商务大楼改装成自习室,为喜欢读书的人找到安静的场所。当公交车经过市政府前的公园时,灵光一闪,公园的东北角,有一家书吧,是市中心图书馆的分部。这家书吧开放时间为上午八点半至晚上九点。公园的位置处于家与单位距离的三分之二处。早上骑车去公园,大约半小时,绕人工湖跑两圈,再骑车十分钟到学校,既锻炼身体,又不至于疲劳。晚上在学校吃过晚饭,骑车去公园看书至八点半,然后骑车到家时大约九点,太完美了。
书吧书吧为球形建筑,钢结构,玻璃幕墙,穹顶像一把大伞,白天从室内可以欣赏到外面的风景。书吧内有数张小书桌,地面有插头,可以带笔记本电脑。晚上,有一些学生在书吧看书学习,有年轻妈妈带着宝宝进行亲子阅读,也有家长带着孩子来这儿写作业。几个三四岁的孩子在书吧玩,磕磕碰碰,转来转去,大人跟着后面看着。孩子看着别人都在看书,也从暑假上抽出一本,高高举起,要一旁的爸爸读给他听……
书架上的书,是我喜欢的;书吧内的孩子也是我喜欢的;喜欢看书的人,即使不相识,共同沉浸在书的世界,更是我喜欢的。这书吧,也许一直在等着心仪ta的人。
在变中,是为了求不变。换一种环境,改变固有的思维,你会发现不一般的妙处。不再纠结,不再抱怨,环境的变化,暗藏这机遇。把握适当的时机,进行灵活变通,摆脱束缚,争取更多的自由和属于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