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某互联网公司面试,现场像是妃子海选,无比热闹。因为人多,居然是群面,这也就成了今年实习求职季我的第一场群殴(当然总的是第N场)。每场群面进去10个人,不过我的重点不在于描述这场群面,重点是在于认识的这些人。
作为一只低调喜静的研究僧,我最近生活挺单调的,教室宿舍食堂三点来回倒腾。我与鲜活世界的唯一联系似乎就只剩下WiFi传来的01信号,连不上WiFi的时候就像有人拿着酒精灯加热我的小心脏,急得不行不行,食指以固定频率不断点击重连,多么像拉动把手等待食物的小白鼠。看,我正在一点一点堕落成我不喜欢的样子:浮躁、无趣、干瘪。最近这种状态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找实习,患得患失。
总之呢,跑到遥远的地方群面,就像是给金鱼换了一个新的鱼缸,遇到了好多花色各异的鱼,感受到更充足的氧气,兴奋得忍不住多转几个圈圈、多吐几个泡泡。人和人(也许鱼和鱼也是)是多么的不一样啊,有的人随时随地如斗牛般备战,有人温柔得连带时间都慢下来;有人从头到脚透着机灵,有人目光和你一对上就小兽般避开。
但是不管怎样,我们每个人都在某个家庭、某个农村/城市、某几所学校经历了岁月的检阅,每分每秒的流逝、每处每地的见闻和思索铸造了现在这一刻如此不同的我们。即使我们并排走着,两侧掠过相同的街景,迎面感受同样的暖风,但我知道,在看不见的大脑里,我们正在一刻不停地生成迥异的脑洞,无数个想法像泡泡一样出现又消失,有些有趣的被我们留下来细细咀嚼,仿佛其中会蕴藏着人生真谛。路过一棵树,我在想,听说北京的雌杨树们会被转化成雄的减少飞絮诶;而你却突然想哼那首小白杨。
这正是有趣的地方啊,当我们试探着打招呼,慢慢地熟络起来,讲话的姿态自信起来,我们会开始交换彼此的脑洞。在水中泡泡们互相碰撞,破碎消失或融合变大,我们就像观赏一场烟火,眼中映射出了光,内心独白:“那真是个有意思的人啊,我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当我们长时间独处,一个人获取资讯、处理信息,我们会不断强化吸收同质化的东西——我越喜欢某种观点,就越会去搜索它、注意它,就越相信它,逐渐忽略甚至排斥与之相悖的观点。鱼缸中的营养越来越贫瘠,只有可怜的几种元素颠来倒去地组合,我们还洋洋自得地站在中间,自诩宇宙之王。
因此,即使再享受独处,也总是需要和其他人交流,这样鱼缸才会有活水注入,水才能保持清澈,我们才能昂起头,努力地伸长脖子去眺望这大千世界的全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