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带着93岁母亲,游北大

我带着93岁母亲,游北大

作者: 梦幻闻书香 | 来源:发表于2021-07-19 12:41 被阅读0次

儿子在北京大学读了四年书,我只去过一次学校,那还不是他刚入学的时候,而是大学一年级的后半学期。

儿子初入燕园时,因为老母亲病着,所以我没有送他去学校,只是在线上观看了开学典礼,虽然不在现场,却依然激动人心。

2018年春,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我带着老母亲第一次走进这座最高学府,领略它神奇的魅力。

那时的我,像个未知的少年,北大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在儿子的讲解和带领下,我对校园有了初步的了解,原来校园里真的有松鼠、原来校园里真的有很多猫、原来未名湖是这样的、原来图书馆是那样的……

当一塔湖图真实地呈现在眼前时,无法用任何美丽的语言来形容它的美,湖中有塔,图中看湖,交相辉映。

那一年,我们匆匆忙忙逛了一圈,在未名湖边、理教楼和元培楼留下了合影。那时,我多想在食堂吃一顿饭,可是,食堂人太多了,新食堂还在建设中,此行没在食堂吃一顿饭,成了我心中的一个遗憾,我想着,下次来,一定要在食堂好好吃一顿。

一晃四年过去了,今天儿子大学本科毕业了,我又一次带着老母亲来到了北大,这次来是专门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的。

一塔湖图还是那样的美,那样的动人,新修好的图书馆比以前更加恢弘大气,未名湖边到处都是穿着学位服拍照的毕业生们,这些天之骄子青春飞扬,朝气蓬勃,花一样的年纪,成了我们这些家长眼中的最美风景,着实让人羡慕。

这次行程的主要安排就是准备好好地把北大校园转一圈,美美地欣赏一番。儿子接上我们后,从学校的西南门进入,因为提前进行了预约,所以进入非常方便。

燕南园

进入校园后,我们首先去了燕南园, 燕南园被称为燕园的“园中之园”,它的建筑以“洋式”为主,大多为两层小楼,附带一个小花园,当时还有这样一句流行语“知名学者不一定住燕南园,住燕南园的一定是知名学者。”

燕南园住过很多知名人士,冰心、朱光潜、北大校长周培源、北大第一任校长马寅初、法学家芮沐,诗人林庚……

这里现在已经非常静谧,然而,他们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刚正不阿的人格操守,已经在北大校园构成了一种恒久的魅力,融入了燕南园的每一处风物、每一丝气息……

我走过这里,安静地欣赏着风景,寻找冰心种植的丁香花、白玫瑰是否还有;朱光潜曾经隔墙递过的花朵是否还依然盛开;是否还能听到周培源对夫人的表白:“60多年我只爱过你一个人,你对我最好,我爱你”……

燕南园的60号现在已经成为工学院的办公区,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别有韵味。

燕南园里的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我悄悄地走进,学生们还在开会学习。

燕南园,真的是北大当之无愧的象征,是一个民族值得珍惜的精神家园。

出了燕南园,去北京大学的图书馆看看新面貌,修了两年,图书馆东楼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眼前,恢弘大气,这里一直是北大师生的精神殿堂。

蔡元培先生像前,鲜花不断,很多学生在毕业之际,再给蔡元培先生送上一束鲜花。

北大校园以红楼建筑为主,红楼碧水也成为北大校园独特的风景线,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北大红楼,繁茂处,爬墙虎爬满整栋楼,与建筑浑然一体,天然雕琢而成。

校园的西南角就是一片荷塘,荷花、睡莲开得红红火火,这里的小路蜿蜒崎岖,湖水静静地流淌着,朵朵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让人领略到荷花高洁的品格。

校园里偶遇的小松鼠,趴在树上正在用两只前爪在吃着什么东西,还有一只黄鼠狼在草丛中不停地穿梭,一只慵懒地猫在静园门口睡觉,一动不动,刚刚用手轻抚一下,马上伸出利爪,幸亏我躲得快,没有被抓到,颇有一番“你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架势。

下面的图片是乾隆诗碑,碑体成长方形横放,四周有云龙图案,正反面各有乾隆御笔提诗一首,为乾隆怀念母亲制作,诗作于乾隆五十二年,“诣畅春园恭请皇太后圣安”这句明显就是乾隆纪念母亲的诗句。只是诗碑没有进行特别的保护,只是用围栏围了起来。

“钟亭”是一个圆型攒尖式建筑,柱上和梁坊上为苏式彩绘,亭内悬挂一口铜钟,钟上以满汉两种文字写有“大清国丙申年捌月制”字样。

拾阶而上,在钟亭内可以观赏未名湖的美景。

这次终于满足了愿望,在新食堂“家园食堂”吃了两顿午餐、一顿早餐,家园食堂所在楼宇以郭先生母亲的名字命名为“郑格如楼”,皆因家园食堂在建设中获得香港嘉里集团创始人郭鹤年先生两度捐资支持。

家园食堂就餐环境一流,设施一流,一共四层,南北风味、火锅、西餐、面包房、麻辣烫和煲仔饭,你想吃的这里都能找到,还能智能点餐,还有高科技“加持”,引导、送餐、送货三款机器人为你服务,这里有米饭自动售卖机、收餐盘传输带、有钢琴,除了就餐,这里可以学习、聊天、自习、观美景,真是一举多得啊。

这几天因为举行毕业典礼,家长格外多,吃饭的人也多,座位有些紧张,平常只是孩子们吃饭,座位一定也不紧张。

总得来说,家园食堂就餐环境好,饭菜质量不错,口味齐全,孩子的饮食问题完全可以放心了。

在北大校园转了几个小时,老母亲有些累了,今天的参观就到这里了,回酒店休息。北京的天气有些闷热,我身体这么强壮的人,平常很少生病,居然中暑了,浑身没劲,一回酒店就躺下不愿意再动,勉强支撑到晚上,才喝上了藿香正气水,晚饭三个人都没有吃,趁着凉快,带着来母亲去中关村赏赏夜景吧。

因为周末的缘故,中关村人很少,漫步街头,感受着大都市的炎热,欣赏着现代化都市的灯光秀,感叹北京这帝都真好。

相关文章

  • 我带着93岁母亲,游北大

    儿子在北京大学读了四年书,我只去过一次学校,那还不是他刚入学的时候,而是大学一年级的后半学期。 儿子初入燕园时,因...

  • 2019 带着母亲游南京

    (一)游秦淮 三钗入画 因《红楼梦》,便早早地在心里种下了对南京的草,书中的南京有一个古典优雅的名字——金陵,读...

  • 游北大

    古木成阴塔映身, 末名湖畔醉人心, 少时梦里几萦怀, 今曰携眷北大临。 雕栏画柱古风存, 亭台楼榭出名门。 百年风...

  • 走,去看看——带着母亲游北京

    母亲的学生年代正值全国上下大串联,她跑得最远的地方就是跟随串联学生队伍乘着绿皮火车去了北京。因为发烧,一个人躺在旅...

  • 千秋家国梦

    ——写于2O17年冬,初稿于参加遴选培训期间,定稿于北大红楼用心游之后,千秋家国梦,我想守望母亲的安祥。

  • 带着妈妈上北大……

    送走学生们,老同学跟我讲了一件事,她说自己被触动了,我顿觉一定不是小事,否则她不会刻意告诉我的。 暑假的时候,附近...

  • 007-不出局(18)--最好的孝顺是陪伴

    2019/7/7日,我带着芳龄69的母亲,参加了所在义工社团自发组织的"带着爸妈去旅游"的泰国清迈游。行程为6天5...

  • 我想带着母亲出嫁

    太阳落幕,夜色霓虹,喧闹依旧,我安静的在电脑前敲打着看似熟悉的文字,去编织不出一个可以让我满意的章程。 一段急促的...

  • 为何要上北大?

    丁丁曾经问过母亲,一定要上北大吗?为什么一定要上北大? 恰好母子俩正在看房,旁边有一个大湖,邹翃燕就带着儿子走到了...

  • 游北大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带着93岁母亲,游北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ic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