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梦里

作者: AlisaShen | 来源:发表于2019-06-20 13:02 被阅读0次

     涛声梦里

    ——献给海南

     寝室里有一个姑娘会弹古筝,每每纤指拨琴,那如流水般的旋律总会让我有一种思念的感觉,起先,我不知为何。但当我随着那琴声而去,似乎能在这条细细柔柔的线条里摸索到一个场景,一群艺人在幕后敲打吹唱,二胡声、琵琶声等相交织,依依呀呀,呀呀依依。舞台上,“小姐”和“公子”互诉衷情,台下,一个个脸上爬满皱纹的老人睁大他们的眼睛静静地看着台上的人挥裙摆袖,而周围则是一群小孩在嬉打逐闹。

    这应该是外乡人鲜知的海南琼剧演出现场。我不识音乐,不知道古筝的声音和这个有什么联系,大概是中国的乐曲都有一些相通之处吧,更重要的也许是,在童年,我每一年都会听到这样的弹唱,于是,在我的脑海中便有了这样深刻的记忆储存,每当有类似的曲调出现,便会勾出我无限的乡情。

    乡情,不仅是会糅合在声音里,更是会细腻到能融化在风里。

    习惯了海的人,是吹不惯别处干燥没有生气的风的。一年多前,告别故里,同校友们一同踏上外出求学之路。刚下飞机,就有一种离开了大海的失落感。空气并不湿润,嘴唇有点干。这里的风,没有海的那种豪迈与温柔并存的感觉。见到了师兄师姐,我们这帮孩子的第一问就是:这里有没有清补凉?答案是否定的。这失落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我已经离开了海南。短短40分钟的飞机行程,却可以让我的世界改变得如此之快。

    不可否认,羊城具有自由包容的精神以及日夜繁华的城市活力,在这里读书,我能收获到很多有用的知识。但是,当夜幕拉下,谁人不有桑梓之怀。光是想想那缀满夜空的星星,就足以让人心神荡漾。

    出发前,有人说,广州和海口的生活习惯其实是差不多的。但来了之后才知道,那是一个因为漫不经心而无意制造的谎言。大致来看,确实是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很多很多的生活细节在小岛上才能找到被雕刻的痕迹。比如刚才说的清补凉,或者是一碗刚腌好的海南粉,还有那些朴实的大叔大婶亲切的一声:阿妹!

    在广州,同乡们会常常打这样的趣:我们开家清补凉店吧、谁能打包一份清补凉给我。或者是互称阿弟阿妹。对家乡的热爱总是在这样的言语中体现。对于去了其他城市的朋友,我们常常约定,回海口后要去假日海滩烧烤,要去海大吃足量爽口的冰沙清补凉。……

    不是岛民,不会知道我们对这个小岛的执着。世上的美味多得很,为何我们要偏爱于这些由简单材料制作的小吃呢?因为,这是家的象征,是我们十多二十年来的生命体验,是我们对乡土永久不变的缠绵依恋。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地域狭隘观。但我们要说的是,向往出岛是每一个海南学子长久以来的梦想。很多人高考的动力就是祖国那些大动脉城市。如同大海一样,我们能接纳的东西是很多的,我们对世界的渴求一直存在。但也如同海一样,我们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沙滩,那就是我们的家——海南。海与岸难舍难分,没有岸的保护,就没有海的博大,没有海的冲刷,就没有岸的美丽。我们就是那无畏的海浪,奋斗在世界的前头,却从不忘记伊人在等我们归来。

     不管身在何处,海浪涛声,是我永远的眷恋。

     2012-3-2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涛声梦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md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