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时间:在读与误读中,找到心之所向

论语时间:在读与误读中,找到心之所向

作者: 当惹雍的理想国 | 来源:发表于2020-06-12 19:28 被阅读0次

《学而篇》第八则颇具争议,南怀瑾先生甚至在《论语别裁》中说,“朱文正公及有些后儒们,都该打屁股三百板,乱注乱解错了,所以中国文化,给自己人毁了”。然而对于南怀瑾先生的解读,也有人认为是牵强附会。在读了诸多不同版本之后,我终于释然,时代在变化,认知也在变化,无论是误读还是正解,只要能从中汲取到可以为自己所用的养分,此番阅读便不负韶光。

1、真知真情自带光芒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对于“重”字,有人解为庄重,有人解为稳重,亦有人解为自重。但我觉得,这些表述皆是外在的姿态,目的都是在别人的心中留下分量,而分量是由内而外的,绝不可能通过虚张声势得来。

这让我想起了季羡林先生,他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那种在国外靠着讲孔子、老子、庄子拿学位,回国后又总是拿着康德、尼采、黑格尔装样子的所谓学者,他把这种人叫做“两头唬”。“两头唬”没有扎实稳固的学识打基础,自然“学则不固”。

其实做人也是一样,能够走入我们内心深处的永远是真情实感,虚情假意不管表现得多么情深义重,终究不会长久。

季先生一生平和质朴,从不贪图虚名,但无论他在学术上的权威性,还是他做人做事的威信,在人们心中的分量都不言自明。可见,只要有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并愿意倾注真性真情,必然会既“重”且“威”,自带光芒。

2、不自知,何以知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前一句的“主忠信”,与“三省吾身”一篇中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一脉相承,讲的都是为人处事要竭尽全力、言而有信。我想,孔老夫子如此不厌其烦地再三叮嘱,是为坚实一个人的内在品格,更是为强化一个人价值准则。

“无友不如己者”,不论这句争论了两千多年的句子究竟是说“没有朋友不如自己”,还是说“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我们首先要判断的都是“自己”。

如果不知道自己的长短好坏,又如何去判断别人是否“不如己”?所以,要知人,首先要自知,要清楚自己做人做事的准则和方向,“道不同不相为谋”,同道中人,则应主动结交,取长补短。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不会有人处处比自己强,也不会有人处处比自己弱,我们没必要过分自卑,更不能过于自负。当我们有了扎实的真才实学,做人做事付出真心,能够做到竭尽全力、言而有信,自然可以吸引和结交到更多优秀的朋友,从而相互助力,相互成就,成为更好的彼此。

3、打破幻象,接纳真实自我

“过,则勿忌惮改”,是将“自知”与“知人”所得之领悟,付诸行动。知错不难,改错不易,正所谓知易行难。它难在对思维惯性的改变,更难在对真实自我的接纳。

就好比我们想象中的自己,总比真实照片中看到的要美一点,所以修图软件大受欢迎,但改错,绝不是自欺欺人的修图,而是把心中的幻象彻底根除,接纳现实生活中最真实的自己,直面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

总之,在我看来,读《论语》其实是观自己,无论如何解读,重要的是看清自我,找到心之所向。

相关文章

  • 论语时间:在读与误读中,找到心之所向

    《学而篇》第八则颇具争议,南怀瑾先生甚至在《论语别裁》中说,“朱文正公及有些后儒们,都该打屁股三百板,乱注乱解错了...

  • 2021-10-12

    志,士与心组合,本意为心之所向。

  • 那里是哪? 那是心之所向呀! 心之所向? 对呀,心之所向! 心之所向,既是天堂。 嘿,去找吧。 没有开始和结束的梦...

  • 【个人成长】日小结 22/200

    每天学习一点点,进步一点点 心之所向 心之所向,所以空闲了就抓紧时间学习 心之所向,所以焦虑没有空闲的时间学习...

  • be yourself

    找到心之所向,然后有一种从内心发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Just be yourself.

  • 无题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 2017-10-03

    心之所念,心之所向

  • 半句话原创

    心之所向,素履而往, 素履之往,独行愿矣。 心之所向,短褐而行, ...

  • 2019-07-20

    天晴心喜 余生很长, 你是我心之所向, 朝暮与年岁并往, 然后与你行至天光

  • 题记:正确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是心之所向,正确的时间,错误的人,错误的时间正确的人,都是悲剧与遗憾! 正确的时间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时间:在读与误读中,找到心之所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mn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