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单词,确实很难,没什么效果呀。很累,花了一两小时还是没效果呀,心累!
一天的时间,拖到最后,拖到深夜,才发觉,今天的打卡任务还没开始,我拖延,因为我害怕。
前天的还没记住,今天的又来了,每一次最起码都要花费1个多小时。
1个多小时,玩两把游戏,刷十几个短视频,或者看一场电影,不用思考,多舒服。
花了1个多小时,发现竟然没记住几个 ,效果极差,那心态就很糟糕。
可是,内心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背不行啊。可是难呀。放弃吗?
确实松懈了两天,觉得不好,又开始背了,感觉难呀,进退两难,这种心态的折磨,有点小难受。
所幸,我读了一些书,见识了一些人,所以我告诉自己,我并不孤单,不管如何,做下去。
没人知道,量变何时引起质变,也许就在某一刻,突然,进步了,这种时候会给人很大的鼓舞,“车到山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不敢行动,没有执行力,因为我没有正反馈,我畏难,所以逃避,所以拖延不去面对。
换个角度想,因为难,所以才有门槛,因为难,所以才有价值。
选择难的大概率就是选择对的。
那么就做呗。
“难”就解决难,从心理上解决,喝点鸡汤给自己打气;从行动上解决,先干起来。
专注之后的某一刻你就会发现好像没那么难,花时间就不难,挺容易呀。
这就是为什么会的人觉得容易,不会的人觉得难。
首先改变心态,分解目标,把这件事当成简单的小事来对待,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正如毛主席说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刚才在想,我为什么会想学英语,因为我通过短视频看到很多人学习英语,而且收获了极大的好处。他们影响了我。
假如没有电视、没有手机,那我学习英语,真的很难有内驱力。我大概很快就会放弃。甚至是即便我读书也很难改变。
一个人最容易受到周围的环境和身边人的影响,因为这是看见的力量,亲身体验过,有这种切切实实的感受。
这种影响是比看书想象更具有力量的。
很多人看书可能会引起一时的情绪激昂,亢奋,但最多持续一阵子,就忘记了,抛之脑后。
而比如演讲或者演唱会,那种身临其境,360°环绕的带来的强烈感觉。是记忆更加深刻的,因为他刺激了你的全方位的感官。会让你持续更久的一段时间。
举个例子,一个人在沙漠可能不是因为没水喝死去,而是因为绝望而死去。
假设你一个人在沙漠,饥渴难耐,你会感到害怕,于是赶紧朝着一个方向不停行进,但走了好久,没有看到绿洲,没有看到人,甚至连活物都没有看到。
你的害怕加剧,转变为焦虑,并很快转变为绝望。绝望的你瘫软在地,心灰意冷地放弃了求生。
此时,只要上帝告诉你,有人已经走出去了,而且就在不远处,你都会瞬间警醒,用超越极限的意志支撑自己行进。因为你重拾希望,有了信念,有了斗志。
这就是希望和信念的重要性。是自我激励的重要性。是正反馈的重要性。
希望、信念、自我激励、正反馈就如同沙漠路上的每一处绿洲,支撑我们最终走出沙漠。
曹操正是深谙人性的弱点,知道克服人性,必须借助外力,于是想出了“望梅止渴”这一计策,最终让部队成功走出险境。
沙漠中你畏难,绝望,放弃,后果就是放弃自己的生命,死在沙漠中。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畏难,短期看不到希望,选择拖延,直至放弃。后果是什么,可能很糟糕,但是我们的大脑依旧选择忽视,跳过。可是问题依旧存在,不会因为逃避而解决,并可能会让我们“死在沙漠”。
只不过,那是长期的必然后果,绝大多数人习惯性不去思考长期的后果,选择跳过短期的困难,暂时不去思考或者没有思考的习惯,完全依赖大脑的本能,避重就轻,选择安逸。
于是,“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再次上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