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四月的雏菊——黛西·米勒

四月的雏菊——黛西·米勒

作者: 通泉纤草 | 来源:发表于2018-04-27 15:21 被阅读0次
    《黛西·米勒》(美)亨利·詹姆斯,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01

    少女黛西,死于罗马热病。

    这种病大致是疟疾。《纯真年代》的作者伊迪丝·华顿,写过一个经典短篇,题目就叫《罗马热病》,在这个故事中,两个女人爱上同一个男人,其中一个女人,用男人的名义叫另一个女人晚上去古罗马角斗场。一个巧妙的阴谋。她听说,晚上的角斗场潮湿阴寒瘴气肆虐,可使人患上致命的热病。情敌果然中计赴约而身染重病,却侥幸痊愈。多年以后,两个女人各以寡妇的身份重逢于罗马一家旅馆,追忆往事。

    伊迪丝·华顿的朋友,作家亨利·詹姆斯,他笔下的黛西,患热病仿佛只是一时骄纵任性后的自食其果。

    一百多年前,瑞士小镇沃韦。一家古老的酒店,花园里,六月明媚的晨光中,来自美国的年轻男子温特伯恩,邂逅了美丽的女同胞黛西。多美的姑娘啊,温特伯恩心中暗暗惊叹。他赞美评点着此地的美景,黛西的目光渐渐转向他。她的小弟弟口无遮拦说及家里的一些情况,她从弟弟的教育问题开始,说到自己与母亲带着弟弟从美国来到欧洲,这一路的旅程。她心无城府告诉他,自己社交圈子里有许多男士。温特伯恩觉得可笑、不解却又十分好奇:这迷人的姑娘到底是天真无邪,还是轻浮放肆?黛西说很想去湖那边的西庸城堡,因为妈妈体弱弟弟不感兴趣的缘故自己总也去不成,温特伯恩立刻表示自己愿意陪她,两人说好找个时间一起去。

    温特伯恩来沃韦本是探望他的姑母科斯特罗太太,后者对黛西一家嗤之以鼻,甚至认为黛西母女与身边的男服务员关系不正常。温特伯恩对姑母的评论将信将疑,他为黛西辩解,说她非常可爱只是缺乏教养。

    当天晚上,夜幕中的花园里,温特伯恩又遇到黛西,她像个慵懒的仙子,在柔和的星光下漫步。她说起体弱的母亲,不肯睡觉的弟弟,她由他尴尬的闪烁其词中,看穿他姑母根本不愿结识自己。黛西的母亲也来到花园,在女儿的介绍下,犹疑着与温特伯恩搭了几句腔。女儿说要与刚认识不久的温特伯恩去西庸城堡,她出人意料地平静,只是淡淡地应对几句表示知道了有这么一件事。

    日内瓦湖边的西庸城堡 (图片来自网络)

    黛西突发兴致,要温特伯恩即刻带她乘着星光划船去西庸城堡,他喜出望外,况且女孩的母亲都毫不干涉。只是黛西,扇着扇子,笑着说现在不想去啦,就转身随母亲回房,留下摸不着头脑的温特伯恩在湖边独自转圈回味。

    两天后,他俩到底乘小汽船去了西庸城堡,去的路上,女孩坐姿斯文,口中欢声笑语却一刻不停。在古堡,她惊奇的目光蜻蜓点水处处打量,她佩服温特伯文知识渊博对古堡历史如数家珍。温特伯恩说自己很快就要离开沃韦,黛西听闻此言,一腔热情遇着当头冷水,不由脱口而出“你真讨厌!”两人约定,冬天罗马再见。

    02

    来年的一月底,温特伯恩带着对黛西的满怀牵挂如约来到罗马,先到几个星期的姑母告诉他黛西在罗马结交了六七个男士且与其中一个往来密切。他暂冷了心肠,决定先去拜访另一位熟悉的美国太太,孰料,就在这位沃克太太家里,他与黛西重逢。

    黛西嗔怪他来了没第一时间去看她,还怪他去年不肯留下。离开沃克太太家时,黛西让温特伯恩送他去萍溪花园,她与罗马人乔万尼利先生约定在那儿散步。马车上,黛西再次怨怪温特伯恩没有第一个来看她,随即兴致勃勃与他讲这些日子在罗马的点点滴滴。温特伯恩希望黛西别去见乔万尼利,遭拒后,他决定守着黛西寸步不离。他一见乔万尼利,心里就有了判断,这人只是长得漂亮,可算不上真正的绅士。

    黛西在两位男士的陪伴下,高高兴兴走着说着,沃克太太乘着马车追上来,硬要黛西坐进马车以挽回她作为清白姑娘的名誉,黛西不肯,沃克太太就强迫温特伯恩上车,一番争论后温特伯恩下车追黛西,远远看见她与乔万尼利亲密的背影,终究意兴阑珊走开了。

    马车事件后,温特伯恩连着两日去拜访黛西母女都扑了空。第三日,沃克太太家举行晚会,温特伯恩和黛西母女均赴约。温特伯恩与黛西争论萍溪花园那日的景况,他几乎在恳求她不要不顾当地礼节规矩与那位罗马先生调情,她却不以为然说没在调情不过是亲密朋友。乔万利尼以喝茶为借口携黛西远离众人独处。晚会结束时,黛西向沃克太太告别却遭故意的冷落。此后,温特伯恩屡次去酒店拜访黛西母女,时常撞见黛西与乔万利尼单独待在客厅,但黛西似乎毫不介意温特伯恩的介入,总是落落大方同时与两位男士交谈。

    星期天下午,温特伯恩同姑母去圣·彼得教堂,姑母对正在教堂附近闲逛的黛西和乔万利尼很不屑说他们在搞什么鬼名堂,温特伯恩为黛西力争清白,姑母却与其他美国朋友大肆议论黛西越轨出格,温特伯恩不堪忍受,遂径直前往拜访黛西的母亲。后者认为黛西与乔万利尼难舍难分,支持他们订婚。温特伯恩大失所望。

    几天后,温特伯恩在凯撒宫附近开满鲜花的荒地里,再次见到乔万利尼陪伴着的黛西。温特伯恩趁乔万利尼稍微走开的空档,提醒黛西注意别人的流言,黛西骗他自己已经与乔万利尼订婚,随后改口说自己没订婚。

    一星期后,夜里十一点,温特伯恩经过罗马角斗场,偶发雅兴停下来欣赏月景,却在大剧场中央再次见到黛西和乔万利尼,温特伯恩心灰意冷决定此后完全不必在意黛西。黛西也看见了他,嗔怪他不理人,此时温特伯恩想起黛西处于极度危险中,劝告她速速回家免得染上热病。乔万利尼去准备马车的空档,两人作了最后的谈话。温特伯恩说你订没订婚现在都无关紧要了(因为他对她彻底死心了);黛西死死盯着他,说那我得不得热病也没什么好在乎的了。

    一语成谶。黛西热病恶化。温特伯恩数次探病却无缘再见她一面,她母亲告诉他,黛西大部分时间已经神智不清,稍微清醒的时刻就再三叮嘱母亲转告温特伯恩,她没订婚。

    一周后,温特伯恩在黛西的葬礼上,质问乔万利尼。墓地四周,雏菊盛开。第二年夏天,温特伯恩再去沃韦探访姑母,他说自己的良心觉得对不起黛西。他终于理解了黛西的临终遗言。而姑母,自然是一点也不会明白。

    雏菊,英文俗名daisy,早春开花,娇小玲珑,生机盎然。意大利人爱它的天真烂漫,以之为国花。(图片来自网络)

    03

    温特伯恩为什么良心不安,又怎么对不起黛西?

    他始乱终弃或者说轻一点,背叛了黛西的感情?不存在的,两人从没有感情的约定,连最基本的表白都没有,遑论进一步的接触。

    他不顾道义,与沃克太太那帮人一起流言蜚语中伤诋毁黛西?当然不是,相反,尽管心里不断纠结黛西到底是哪种女孩,他在别人包括他姑母面前,始终帮黛西说话。

    只是,他无法欺骗自己,的的确确,与黛西的最后一次见面,他同那些人一样,为她下了最后的定义:有教养的绅士根本不必尊重的女孩。证据就是他一次次目睹黛西与乔万尼利单独在一起。到最后月下罗马角斗场这一次,他为自己终于能心安理得把黛西视作不守规矩的轻浮女孩而松了一大口气,从此再也不必为她伤脑筋了。

    可是,她临终前唯一记挂着的,就是让母亲转告他,她从未与别的什么人订婚;葬礼上,那个小个子意大利男人亲口说,黛西是最美丽可爱最纯洁无瑕的人。

    那次在荒地相遇,他劝她注意自己的行为,免得受别人的冷眼。她脸上泛起了红云:

    “你不该任由他们做出这样的刻薄事!” “我以为你该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

    她信赖他。沃克太太之流的冷眼、诽谤乃至当面羞辱,她都不放在心上,身正不怕影歪,她不过是无法忍受莫名其妙的规矩,喜爱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与人交流。她曾经以为,他与别人不同,她一厢情愿地觉得他会无条件相信她,必要的时候,会为她说话,坚定地站在她这一边。

    是的,他为她说话了,只是在他自己心里,却判她有罪。何须她的临终遗言,何须那意大利人的证词,其实,他的心一直在告诉他。

    那姑娘的目光是那么直率,那么坚定。眼里流露出异乎寻常的真诚和纯真。快活的语调跟孩子的腔调没有什么两样。一位美丽、单纯、自然精灵一般的人。优雅、热情、敏锐。

    然而,比较起来,他的天平还是倾向姑母和沃克太太们对她的诋毁、他的“亲眼所见”。

    04

    清晨花园的初次见面,不知温特伯恩何德何能,竟让黛西颇有一见如故的感觉,莫非是因为他熟悉周边景致掌故?星光下花园里的第二遭相遇,黛西开了个玩笑,让他带她荡船夜游西庸,又像试探,又像是淘气。真的去西庸的那天,她谈笑风生,七攀八扯,家世、经历、兴趣、习惯、未来打算,问他的,也说自己的。不提防猛然间温特伯恩说起分别,黛西毫不知矜持为何物,心里怎么想的,下一秒已是脱口而出:“你真讨厌!”

    接下来有十分钟的时间,她什么都不做,只是骂他讨厌。可怜的温特伯恩感到困惑不解,还没有哪个姑娘听说他要走就如此激动呢。

    黛西又挖苦他之所以急着赶回日内瓦,怕是那里有个迷人的姑娘不肯放他长假。

    “她夏天给你放假吗?这个季节,再忙也要找个地方散散心。我想如果你再待一天,她会坐船来找你的。到了星期五,我会到码头看她上岸!”

    听听,像不像黛玉挖苦宝玉,什么宝姐姐,什么家里的(袭人)要找来了。半含酸的口吻,十几二十岁的少女,情窦初开莺燕娇嗔。温特伯恩一味困惑,只是定下冬天去罗马再与她相见。

    他倒是真去了罗马,却没有第一个去看她。她责怪他,勿宁说是一种撒娇,转眼与他说起在罗马生活的种种细节。而他呢,仿佛听不出她对他的到来,那种欣喜雀跃,却一个劲操心她是不是好姑娘、她结识的乔万利尼是不是真绅士。

    他让她注意规矩当心别人的留言,她说:“我只注意到你,还像我们初次见面那样死板。”她都说了,只留心和关注他,旁的什么人说什么话又有什么关系!他却只听见“死板”二字,辩称别人可远比他死板多了!她要他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可其实,她都无视其他人的冷眼,又怎么会需要谁来帮她说什么公道话,她只是希望,他懂她信她无条件站在她这一边。

    角斗场最后会面,黛西听他说出一句“你订没订婚都无关紧要了”,心中了然,他已决意放下她。她的心瞬间冰凉随即又热火燃烧:“那我得不得热病也无关紧要了!” (当黛玉听说宝玉与宝钗的订婚,自后便刻意让自己的疾病恶化,一心求死,那样的心情,也许可以放到此处对照来看。当然,两者程度有相当大的差别,黛西虽然说了这样诅咒自己的话,还是一时愤而赌气的成分多,她那样充满热情活力的女孩,岂会轻易为什么人或什么事主动放弃自己的生命!)

    当死亡真的来临,她即将抛开这世上的一切。可是她不要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就算他辜负了她的信赖,她也不想辜负她自己的心,她不仅要他知道她的清白,她还要他明白,她是多么在乎他是不是看到事实真相。一个人告别这个世界之前,尚且念念不忘的,一定是她最在乎的那个人、那件事吧。

    传说,人们用雏菊来占卜,花瓣一片片撕落,爱人的心意渐渐明了

    既如此,黛西为何从没向温特伯恩直接了当表明自己的情感?一则,黛西年轻,对情爱缺乏真正的经验,很长时间里她连自己是不是真的爱上了温特伯恩,或许都无法确认。我得承认,以上所谓她的“真情流露”,证据百分百来自作者原文是没错,推理演绎却纯粹属于我个人的臆想。该抱怨作者吗?他用那么多笔墨,让温特伯恩的心事纤毫毕现,却从不让黛西有机会向读者正面透露一丝一毫的内心所想。

    二来,少女的羞涩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也绝不容许她更直白地表露感情。是的,表面上,她显得很热情开放,甚至被周围的人议论“不守规矩”。可她之所以蔑视他人的议论,倒并非她真的能视所有的规矩礼节为浮云,而是她打心眼里认为,与绅士自由地交谈、散步、唱歌弹琴,都是非常自然的正常社会交往,完全无损她的名誉和清白——或者说,她很有信心,真正有损她清白的事她根本就不会去做。

    但是,认真的谈情说爱,那又是另外一码事。别说亲口对自己的好感对象表白,就是与别人言谈中涉及“爱”这样的字眼,也是很难为情的。

    “或许你在调情,但乔万尼利先生不是。他别有用心。”“无论如何,他不对我说教,”黛西兴高采烈地说,“你想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话,那我跟你说吧,我们俩都不是在打情骂俏,我们是亲密朋友。”“嗯!”温特伯恩道。“如果彼此相爱,那又另当别论。”。。。。。。听温特伯恩说到这儿时,她突然起身,满脸绯红。。。。。。“至少,乔万尼利先生从没有说过如此让人恶心的话。”

    再穿越一次来说,黛玉可以孤傲清高,视他人评价如无物,可以对宝玉言词亲密,动辄含酸射影,甚至与他“同床共枕”(午睡那一次,宝玉腻歪歪的要她的枕头,最后以他讲小老鼠偷香芋的故事作结),但是一旦宝玉赌咒发誓想要表露只对她一人专情,或是旁人拿他们姻缘开玩笑(如薛姨妈有一次说要为他二人做媒,凤姐打趣黛玉吃了她家茶怎不做她家媳妇),黛玉无一例外都要涨红了脸,为羞为耻甚至为辱。

    除非,有人为她做主。或是名正言顺地订婚。

    05

    那么,温特伯恩是否也是因为年轻缺乏经验,搞不清楚自己是否喜欢黛西?小说开始不久,就在男女主人公相遇的最初,作者特意说明,温特伯恩对女性的美很有鉴赏力;后文也暗示,他曾经与几位女性有过短暂的暧昧关系。总之,在感情方面,这是位有经验人士。

    或者,真如黛西一再打趣的,温特伯恩就像雨伞那么死板,木知木觉?作者显然不是这样设定的。温特伯恩与黛西乘船前往西庸古堡的路上,黛西问他为什么那么严肃,温特伯恩说他已经很开心,一生中还从没有这么高兴过。说后一句话的时候,作者特别使用了一个词“murmur”,相当于喃喃自语。他既是为了免除她的误会,更像是说给自己听的、由心底里发出的疑问:与眼前的这个人在一起,不过是平常说笑,为什么,竟让我满心欢喜,这从来也不曾有过的、如此真切的喜悦?

    沃克太太直截了当叫温特伯恩与黛西断绝往来,他回答的是:恐怕我做不到,我太喜欢她了。(这句话为什么不直接对黛西说?!)听到姑妈和众人非议黛西,他感到痛惜,这样一位自然精灵一般的人物竟被龌蹉的世俗世界所侮辱。

    也曾有一两次,温特伯恩差点突破理智的阻挠。黛西要他陪着去找乔万利尼散步,他的反应一度坚定。

    “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帮你找他。”温特伯恩说。“那好,我就一个人去找他。”黛西说。“你可不准离开我!”温特伯恩大声说。

    再有,沃克太太家聚会那回。

    “恐怕你的习惯有点儿像跟人调情。”温特伯恩一本正经地说。“当然是的,”她叫道,美丽的眼睛又瞪他一眼,“。。。。。。我想你大概想说我不是个好女孩。”“你是特别好的女孩,但是我希望你只跟我调情,就只跟我!”

    看看,霸道总裁的桥段,在亨利詹姆斯那会儿就已经不是什么新发明。可惜,温特伯恩的“霸道”只是昙花两现。他不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喜悦,他的理智无暇分神去品味和思考,究竟为什么她时时萦绕在自己心头。他的理智至始至终都忙着思考一件“大事”:黛西究竟是不是个好姑娘?她到底是天真无邪还是卖弄风情轻浮放肆?他要先确认这个问题的答案,才能判断自己要不要对她付出感情。尽管他的直觉一次又一次给他启示,他却听从别人的非议和自己眼见的“事实”做了最后的审判。

    小说用了很多篇幅来展现温特伯恩的内心考量和纠结,看够了,在此实在不想重复。

    06

    雏菊的花语:天真、和平、希望以及深藏心底的爱

    黛西是个好姑娘吗?

    她来自美国一个极为富裕的家庭,长得非常可爱美丽,至少温特伯恩没见过比她更美的。她热情,爱与人交往,对生活中的种种事物充满好奇心。她与那个时代同阶层的女孩一样,热衷于美丽的服饰,但并不流于俗丽。

    她心地开阔,温特伯恩的姑妈不愿接见她,她一笑置之,反而安慰温特伯恩不必紧张;沃特太太强迫她做不喜欢的事,她不放在心上依照约定仍去参加聚会。显然,她活泼、喜爱与人交谈,而且,并不无知或是愚蠢,照温特伯恩看来,她的谈吐颇有见地。

    她俏皮幽默,说出来的玩笑话叫人忍俊不禁;她没什么等级门阀观念,对待身边的服务员亲切有礼,在罗马与人交往也不在乎阶层只看有没有趣味。她天性浪漫,对美有着生来的向往,她既爱星光下的小船、古堡;也对月光中的罗马角斗场充满好奇,她认为那么美的所在,她永远也想不到,竟会夺去她的生命。

    没有更多了。关于黛西的一切,在作者的有意安排下,我们只能通过温特伯恩的眼睛和耳朵来了解,就算这样,不是也很够了么?

    倒是温特伯恩本人,堪称形象模糊。诚然,我们也从黛西口中或是作者的直叙中了解到,他博学(对古堡历史如数家珍、拜伦的诗句张嘴就来);他正派,一直在别人面前为黛西辩护;他不乏善良,就算已经对黛西放弃了情爱之心,但依然关心她的安危,催促她立刻离开角斗场;他有情趣,好奇月下的角斗场;当然,照黛西一直所说,他总是表现得很严肃;某种程度上,他也勇敢,他肯向人承认他对不起黛西,虽然听者不可能会理解。

    但是,他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他从事哪种职业?他平时喜欢做些什么?性情如何?那么急匆匆返回日内瓦又是为了什么?一概都无法回答。

    在我的臆想中,他不仅要承受对不起黛西的良心不安,恐怕更要承受永失吾爱的遗憾之痛——一个人,一辈子,究竟有多少机会能遇到令自己由衷喜悦、不由自主嘴角上扬的另一人?

    07

    《黛西·米勒》是亨利·詹姆斯的成名作。作为一个开创心理分析小说之河的先辈,亨利·詹姆斯善于描摹内心世界的、有如绣花针般细腻精致、如手术刀般锋利准确的那支笔,在这部小说中初露锋芒。及至他最后一部长篇《金钵记》,已属登峰造极,普鲁斯特不说甘拜下风,或许也愿意邀他平起平坐哉。

    据说,《黛西·米勒》在这位詹姆斯的所有作品里,最为浅显直白。还据说,詹姆斯早年一直苦苦想摆脱他哥哥的阴影。到头来,努力究竟有没有白费?他的作品恐怕就是最好的回答。顺便提一句,他哥哥,威廉·詹姆斯,是美国心理学之父,实验心理学的先驱,同时,终其一生都在探讨超个人心理现象与超意识心理。

    08

    黛西·米勒,英文对应Daisy Miller,daisy的字面意思就是雏菊。雏菊花,春天开放,清新美丽,意大利人奉为国花。它的花语是天真、和平、希望以及深藏心底的爱。传说中,雏菊的花能用来占卜爱人的心,一片片花瓣撕下,爱我,不爱我,直到最后一片。miller这个词,除了“磨坊主”,还能解释为飞蛾。飞蛾扑火,至少没有辜负自己的心,可叹却也可赞。

    至于温特伯恩,英文对应Winterbourne,冬天的小溪,果然清冷。《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进一步阐释,这两人的名字里藏着文字游戏:雏菊,怎么可能在冬天里欣欣向荣。

    去年画的,纪念读黛西的这半个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月的雏菊——黛西·米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ob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