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意识行为相当少
人的大部分思维、动作和行为都是无意识的,有意识的只占极少数。这个观点一定程度颠覆自我认识。
人的意识似乎有点像是一个 CEO,它只负责思考最重要的问题,简单的工作都交给机械化的手下去做。
2.意识到底存放在哪里?



眼睛只负责传递画面,真正负责解读画面的是大脑的意识。人的眼睛虽然具有复杂的信号处理计算能力,但并不参与意识。眼睛就是个机器。如果谁的眼睛失明了,换上人工的眼睛,也完全不影响到他的意识。
使用这样的办法,科学家把很多区域排除了意识之外。如肠道,小脑等。
那意识到底在大脑的哪个区域里呢?目前还没有明确答案。这个要点是我们已经知道哪些部位没有意识。就算把那些部位全都用电脑代替,你也还是你。
3.意识的反应很慢
意识的反应会受到距离的影响,从腿上传递一个信号到大脑,比从眼睛传递一个信号到大脑,就要慢出许多,因为距离更远。声音信号的传递时间比视觉信号更快,因为我们解读一个视觉信息要花更多的时间。
4.整体信息论(IIT)
基本上,托诺尼说,如果你能把一个系统分成几个模块,而几个模块之间并不怎么交流,那这个系统肯定就是没有意识的。一个有意识的系统必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5.AI 的意识
如果你相信 IIT,那我有一个坏消息:当前的计算机架构永远都无法产生意识。这是因为这种计算机架构的各个部分之间并没有多少全局的连接。
但好消息是未来的 AI 也许会有意识 —— 只要我们能发明合适的计算机架构。毕竟 IIT 只是对系统信息结构的要求,它并不在意信息的介质,那 AI 就不一定非得像人脑那样有血有肉才有意识。
总结:泰格马克说,不是宇宙给了生命意义,而是我们这些有意识的生命给了这个宇宙意义。
所有效率最终归结于目的,所有目的最终归结于价值观,所有价值观最终归结于感情,所有感情最终归结于意识。
有了意识,这个世界才有了好坏,才有了幸福,才有了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