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这首诗的是一起上班的一个女同事,出生于七十年代中后期,圆圆的有些斑点的脸庞,黝黑却紧致,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挺多,大眼睛,厚嘴唇,温和质朴。人不高,走起路来背微微有点驮,说话轻声细语,经常独来独往。因为她问的问题有时候在别人看来非常的不可思议,而且还不知道怎么回答,就觉得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老不明白,不是已经反复告诉她怎么做了吗?为什么还要一直问,所以在大多数同事的眼里,她是“另类”的,好像和这个烟火世俗隔着什么。直到最近一段她上了同事“热搜”榜,原因是上司前几天的几句话,“你们谁有嫔那么认真,全场一千多号人花四个小时一起听可记可不记的的培训,就她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做笔记,回去整理打印并发送给我。”大家一下子刮目相看,哇,原来她这么认真。
我知道嫔的与众不同不仅仅在此,嫔是独生女,嫔的父母退休前在外地工作,她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坐公司接送车的时候遇到一个男孩子,两个人恋爱结婚。她爱人是在单亲家庭长大,在城里没有房子,婆婆是传统的农村妇女,封建思想比较严重,不允许儿子住在嫔家,就怕人家说她儿子是“上门女婿”,还经常上嫔家闹,对嫔恶语相向。就因为她的反对和无理取闹,嫔和他爱人分分合合,长期分居,这可能也是到现在还没孩子的缘故。有一段,嫔的神情特别怪,说话也有点条理不清,每次看到她孤单的背影都显得特别寞落。可能因为有一阵刚好坐她对面,常和她聊天,她感觉我懂的好像很多,渐渐地会谈一些家事,“请教”我一些问题,我“教唆”她要打扮自己,推荐护肤品,鼓励她去健身......,发觉她的世界相对单纯,没有什么特别要好的朋友。基本上不怎么花销,一个月就是三到四百的零花钱,靠着一个月二千多的工资十几年来攒了大六位数,是某个银行的金卡客户。去年听她说俩家正在谈她们夫妻的事,谈不好可能要离婚,已经有人给她介绍条件较好的离异人士了。清官难断家务事,尤其是夫妻间的事,况且我真的不了解内幕,只是劝她慎重考虑,想想两个人还有没感情?后来因为办公地点的变动,便没常聊天,只是偶尔会发个信息问一下问题或告诉我她今天买了什么护肤品,今天某处有打折。前几天她又跑上来问我知不知道公司附近哪里有出租房,真是高兴的事,终于想通了?两个人要出去租房了?说明两人的事有好的进展。再过几天在食堂遇到她,人精神多了,笑容也多了。她说现在平时她还住自己家,周末去她爱人家。她婆婆现在对她好了,她每个周末回家都买点东西带回去给婆婆,每个月初给婆婆一百元零花钱。这句话瞬间触动了我,“给婆婆每月固定的零花钱”,有几个人做到了,众然你有千万计的月收入,可曾想过给婆婆零花钱。一般人可能会给父母,给小孩,但给婆婆零花钱只会想是老公的事,所以我觉的她的百元胜过了多数人的千元万元。
前天她又来找我,告诉我她写了一首诗— 婆婆载我到村头,就是开头的那首。善良的嫔,但凡别人对她好一些,她便不计前嫌,心存感激,真正的中国好媳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