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内圣国学》第三天学习总结——易艳繁

《内圣国学》第三天学习总结——易艳繁

作者: 康德易谈 | 来源:发表于2018-08-20 10:41 被阅读245次
    万博老师

    跟随万博老师学习国学,实在是太好了!老师能够这么豁达通透地把国学讲得这么细致入微,让国学文化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拿做经世之用,指导我们为人处事。让知识化做行为,知是因,行是果实践检验真知,这是老师说的“知行合一”。做以下几点总结:

    1. 每日诵读《道德经》,了解诵读经典背后的意义。

    我记得第一次读是在2016年12月份安徽九华山的那堂国学课堂上读的《道德经》,刚开始读好多生僻字,读起来磕磕碰碰,好费劲,又很新奇,每天早中晚读一遍,之后回去又天天读,慢慢读多几遍,几十遍,上百遍就熟读了,中间也想过为什么还要读?重复读有什么作用?于是相信就按老师的要求简单照做,后来才发现,当我静下心来,不断重复从生疏到熟练到记忆犹新,这是质变到量变的一个过程,长期坚持诵读经典会停留在我们的潜意识就记住了。每天重复重复读确实很枯燥很乏味,它就好比我们的工作,生活,刚开始创业很激情,激情过后就是细水长流,慢慢失去动力,找不到方向。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为什么?什么都没变,其实就是我们的初心忘掉了,没有真正对生活、工作真正赋予一个背后更高的意义,给这个意义添加点色彩,那就是“热爱”。唯有热爱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热情,热情带来动力,热情是最大的“生产力”,热情背后不止是工作、生活本身,还有内心深处的理想国度。那就是诗和远方。累、乏、倦都是因为热情度不够,对工作生活不够真正的热爱,当我们内心每一天都能活出崭新的一天,每天工作、生活都能发现有意思,有新奇的事情等着我们去追逐、探索、突破,我们就会不念过去,享受当下,不畏未来。回过头,诵读经典也是一样,背后就是我们生活、工作本身,重新赋予它意义,修身养性,固本培元气,淡定从容,养浩然正气,让每日诵读都赋予一份热情,并热爱着它,每天坚持诵读,修一份内在读书人的书香气质。

    2. 老师讲到儒学代表孟子,孟子是谁?有哪些思想主张?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太圣先师,儒家创始人。孔子核心思想:克己复礼,礼、仁。上下尊卑,有秩序,有道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有礼,长幼有序,夫妇有爱,朋友有信。孔子人格: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而孟子是生长在战国时代的人物,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学生的学生。继孔子之后传承儒家学说的第二位大宗师,人称“亚圣”。思想主张是:“仁政”的思想,“性善论”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孟子提倡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为大丈夫也

    经常说做事前先做人,做人就是养一个好的品格,唯有品格才是最大生产力真正的贵气是内在散发的一种精神,那份精神就是孟子讲的“养浩然正气,虽千万人吾往矣,舍我其谁的天地正气。” 浩然正气就是敢于挺身而出,它是一份意念力。比如说:当我们遇到不平等之事,我们会想着勇敢直言,还是不关己事?当我们巧遇因个人利益而伤害公司、平台而谋取私利,我们是选择大胆直言,还是退舍三分,亲静无为不关己事?无论如何都是我们的选择,选择什么将收获什么样的人生。

    真正的大道是至简,简是为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简单化的道理人人都懂,不一定人人会做,所以,孟子的观点,人性本善,民为贵君为轻,老百姓在前,君王在后,员工在前,老板在后。每个时代都会根据当时实事有所增益,做出适当调整,而我们身上学的就是这一股浩然正气,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人家不敢说害怕去做的事我去做。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正气下压邪风。

    所以,孟子讲的人性向善: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恭敬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拥有是非判断之心,就不会人云亦云,人家说什么是什么,每日不断获得知识就能日益精进,才能收获人生智慧。做到仁义礼,也就是智了。

    3. 儒家思想是国学文化的主流思想,老师还讲了墨家,法家,道家,佛家,诸子百家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这里就不一一阐述。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儒家思想,此外还有新的感悟是法家和道家,佛家思想。

    不管怎样,任何学说都是为了指导我们做人行事,让我们的人生更圆通,豁达,通透,并快乐。快乐反面就是不快乐,为什么不快乐?

    很多人学了很多,学着学着走偏了,走偏的原因是因为身份、价值观信念体系发生了变化,所以行为发生了变化。假如国学并结合心理学格物致知,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他有什么需求未被满足?于是产生了逾矩行为,所以,儒家思想观里讲“君子固穷”,“君子喻于义,小人欲于利”,名利是大家追求的,“谁能破名利,太空任遨游。” 致知格物才能诚意正心。一切修“正”。修身就在修心,修心是为齐家,齐家是为治国,治国才能平天下,回归本源,万事由心念起,“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谁能守住本心不二,谁能克己复礼,重在礼,礼就是秩序,秩序乱了,谁都不放心上,就开始产生逾矩行为,所以说,国学是真正修自己的心。

    4. 人生想不开,解不开的惑就是“名、利、生、死、情”。假如说只有儒家思想,不带入法家规则制度,会出现很多的老好人,伪善事。所以法家的机制,奖惩,法术势,保持绝对权威。我们会发现人性不单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有人性优点善的一面,也有人性弱点。一切制度与教化是为了更好的管理。法家是权利中心,这属于法治,儒家思想是道德中心,属于仁治。不管儒家、道家,佛家,法家,都是围绕人心、人性展开。所以老师告诉我们,为政(管理)之道要儒法并治,结合管理才能长久稳定。

    历史可以为我们打开天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不同视角能够成为我们观察世界的第三只眼睛。

    5. 假如说看淡“名、利、生、死、情,结合心理学就是换框,看淡不是看破,人生经营的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平衡,不是不要争,而是要随时拿起随时放下,就是悟“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必惹尘埃。物本不是你的,也是空的,人多地方勿往,众人争之地莫争,所以老子在道德经讲到“反者道之动也”,“以其不争故天下能与之争”。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视角宽阔,也就是老师在《说服力》讲到的,说服力说服的不是别人,更重要的还是自己

    6. 除以上之外,读书最要持恒,建议读读曾国藩全书,曾国藩的志、识、恒学,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天下无不成之事。上流生活:就是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7. 学国学还有一层更高的使命,那就是薪火相传。宋代大儒张载说过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人生还要树立好有更高的使命,你成长了还要帮助身边的人一起成长,成就自己前先成就他人,成就员工才能成就自己。这是学国学的使命。

    8. 最后老师讲到的阳明心学的豁达,明心见性,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他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

    险夷原不滞心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所以,无论众观全史,大道都是通的,想获得快乐的人生,就要在看他们困境时的豁达心态、这里可以结合心理学,说服力,学会给自己换框。比如说:苏轼,王阳明,曾国藩...,从过去到当下,从当下到未来,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从失去到得到,从忧虑到憧憬,从痛苦到快乐;万法由心,所有人都害怕困难,你把困难踩在脚底,它就是在磨练我们的心性,那么眼前看到想到做不到的困难就不是困难了。

    国学需要多熏习改变环境可以改变行为,行为改变就能收获结果。感恩老师的谆谆教诲,您辛苦了[咖啡][咖啡]

    授课:李万博老师

    时间:2018.8.13~15

    地点:新疆•乌鲁木齐•野马国际会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内圣国学》第三天学习总结——易艳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ck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