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两汉演义1.汉之赋

两汉演义1.汉之赋

作者: 尘语者 | 来源:发表于2020-05-18 18:07 被阅读0次

一、两汉演义

1.汉之赋

    两汉400年,文人多致力于赋,后世也把它当作汉代文学的代表,所以读两汉,不能不说赋!

    从汉初骚体赋,到西汉的大赋,到东汉后期的小赋!这是汉赋演变的三个阶段。或从其发展,也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形态!后人说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其实多指汉大赋。

    骚体赋源于楚辞骚体,所以较晦涩难懂,但更多的是哀怨情结!贾谊的《吊屈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都是骚体赋的佳作,而枚乘的《七发》-后人多认为是汉大赋形成之作-我同样以为是骚体赋。

    汉大赋,我读了好几篇传说名作,大都缛文堆砌、铺张虚夸,且多有显摆、拍马屁之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甘泉赋》《河东赋》、班固的《两都赋》都是汉大赋的代表作。

    就个人而言,实不太喜欢汉赋!上面说的这些文章,我找来读了读,很令我汗颜-生僻字太多,且晦涩难懂,我个人觉得,似乎有点哗众取众。又以为:文为心声!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一个三观不正的人-“心态不好,爱拍马屁”-我很难相信他的其他。

    汉赋到后期(东汉末),已开始向小赋转变。这其中的代表就是张衡的《归田赋》和祢衡的《鹦鹉赋》,我觉得,小赋文体上有点类似于后来南北朝的四六骈文。和汉大赋相比,小赋语言清新,且难能可贵的是,有真情实感!

    对于汉赋四大家,我仔细看过其简历,除司马相如略有争议外,扬雄、班固、张衡等正面的评价居多。此刻的我,无意也无权去评价前人,或以为-读书,更多的是学习和超越!借用古人的话来说,当是-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相关文章

  • 两汉演义1.汉之赋

    一、两汉演义 1.汉之赋 两汉400年,文人多致力于赋,后世也把它当作汉代文学的代表,所以读两汉,不能不说赋!...

  • 以文为赋

    赋体原属韵文系统,从《楚辞》“骚赋”,经两汉“辞赋”、魏晋“骈赋”,直主唐代“律赋”,之曲折发展,赋体似乎行之末路...

  • 两汉演义7.汉代诗歌

    两汉演义 7.汉代诗歌 汉代以赋闻名,但诗歌,仍然有很多可圈可点的佳作。 叙事诗《木兰诗》、《陌上桑》、《孔雀...

  • 魏骨晋风

    国之盛衰,实关文章之辞情。方先秦战火凝仁辩之诸子,两汉鸿图造浩瀚之大赋。推之魏晋,亦可谈言微中。 建安中,魏武以汉...

  • 我看《两汉演义》

    断断续续两个月看完两汉演义,留下几点心得做个mark一下 1.天下苦秦久矣,群雄并起,顺天时尔;蜀汉争霸,此消彼长...

  • 幽通赋(引)

    幽通赋 朝代:两汉 作者:班固 原文: 系高顼之玄胄兮,氏中叶之炳灵。飖颽风而蝉蜕兮,雄朔野以扬...

  • 两汉演义5.有三个女人…

    一、两汉演义 5.有三个女人… 汉代以赋名闻后世,后人说曹植(建安时期)是“诗歌史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人…”...

  • 捣素赋

    【最美山西·文化】 捣素赋 (两汉 班婕妤) 测平分以知岁,酌玉衡之初临。见禽华以麃色,听霜鹤之传音。...

  • 鹦鹉赋(两汉:祢衡)

    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彗聪善,羽族之可贵,...

  • 今日端午,让我们以别样的方式纪念之——重读《吊屈原赋》

    吊屈原赋 两汉 · 贾谊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汉演义1.汉之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dp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