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汉演义
1.汉之赋
两汉400年,文人多致力于赋,后世也把它当作汉代文学的代表,所以读两汉,不能不说赋!
从汉初骚体赋,到西汉的大赋,到东汉后期的小赋!这是汉赋演变的三个阶段。或从其发展,也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形态!后人说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其实多指汉大赋。
骚体赋源于楚辞骚体,所以较晦涩难懂,但更多的是哀怨情结!贾谊的《吊屈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都是骚体赋的佳作,而枚乘的《七发》-后人多认为是汉大赋形成之作-我同样以为是骚体赋。
汉大赋,我读了好几篇传说名作,大都缛文堆砌、铺张虚夸,且多有显摆、拍马屁之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甘泉赋》《河东赋》、班固的《两都赋》都是汉大赋的代表作。
就个人而言,实不太喜欢汉赋!上面说的这些文章,我找来读了读,很令我汗颜-生僻字太多,且晦涩难懂,我个人觉得,似乎有点哗众取众。又以为:文为心声!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一个三观不正的人-“心态不好,爱拍马屁”-我很难相信他的其他。
汉赋到后期(东汉末),已开始向小赋转变。这其中的代表就是张衡的《归田赋》和祢衡的《鹦鹉赋》,我觉得,小赋文体上有点类似于后来南北朝的四六骈文。和汉大赋相比,小赋语言清新,且难能可贵的是,有真情实感!
对于汉赋四大家,我仔细看过其简历,除司马相如略有争议外,扬雄、班固、张衡等正面的评价居多。此刻的我,无意也无权去评价前人,或以为-读书,更多的是学习和超越!借用古人的话来说,当是-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