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没有人是天生的强者,只是他不愿向弱者低头罢了

没有人是天生的强者,只是他不愿向弱者低头罢了

作者: 黑纸白字sugar | 来源:发表于2016-03-18 09:28 被阅读0次

    日本民间流传:有一种蛤蟆,外表特别丑,将其放在镜前,蛤蟆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样子,就会吓出一身油。这种油,是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黑泽明晚年回首往事,自喻是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济世良油——就是这部《蛤蟆的油》。

    蛤蟆的油》是日本“电影天皇”黑泽明先生的自传,由日文原著《蝦蟆の油》翻译而来。《蝦蟆の油》最初为黑泽明先生1978年3月至同年9月连载与《周刊読壳》的文章,经补充、修改后重新编辑而成,1984年在日本出版。1987年第一次以《黑泽明自传》为名出版,由李正伦先生翻译。2006年再次翻译出版,更名为《蛤蟆的油》,仍由李正伦先生翻译。

    对号称日本“电影天皇”的黑泽明先生,以往印象中他该是高大壮硕的男子,性格暴戾乖张,骨子里都散发着一种顽固的气息,光是想起黑泽明这三个字,就能感受到强烈的冲击力和质问感,仿佛有个声音在嘶声呐喊:“忠诚还是死亡?道德还是利益?人性是懦弱又可怜的!”读他的自传《蛤蟆的油》亦选在一个严肃的早上,但这本书却带给我一个全新的大师形象,那字里行间的亲切与颠覆,已让我不冷静了。无法想象,总以强者的姿态面对世人的黑泽明先生,竟会在六十八岁的时候,坐下来回顾自己“丑陋”的一生(四十岁时就戛然而止,全然略去了事业巅峰之后的种种荣誉),如此客观冷静、充满自省。

    他说“我并不觉得自己个人的事多么有趣,值得把它写出来”,而是冲着“揭丑”这一目的才着笔写这本自传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全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当属少年时的故事。

    顺着先生记忆的回溯,我看到他在年幼时是个智力发育迟缓的“爱哭鬼”,并因此被大家讥笑为“酥糖”;看到三哥丙午在先生生命中扮演着的重要角色:是保护他的“天使”,是带领他进入电影世界的“启蒙者”,更是他记忆中无法抹平的“哀伤”,以至于不写他就无法继续写别的事情。三哥丙午在二十七岁时选择了自杀,因为珍惜,所以先生深刻地品尝到了“死亡”与“失去”的味道。

    我看到伴随黑泽明先生整个少年时代的,不是家庭的溺爱与庇护,而是严苛到几乎“不近人情”的父亲和无休止的剑道、体能训练;看到中学时黑泽明先生经历的最为可怕的回忆:关东大地震。“在这令人窒息的红色之中,躺着各种姿势的尸体。有烧焦的,有半烧焦的,有死在阴沟里的,有漂在河里的,还有相互搂抱着死在桥上的。还有一块四四方方的地方摆满了尸体。总之,我看到了以各种各样姿态离开人世的人们”。这是整个日本民族的噩梦,对自然的畏惧,对死亡残酷直接的感知,自此也一直延续在先生生命中。

    我看到原本性格孤僻的黑泽明先生,在两位恩师的帮助下,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师,这似乎是先生心里为数不多的一抹阳光;看到步入社会后的黑泽明先生,在敏锐的目光下发现了人性中阴森可怕的一面,对人性黑暗的触摸,让先生为之惭愧、懊悔,因此他一生都不曾放弃对人性善与美的追寻,这是支撑他活下去的能量,也是他拿来与我们分享的经验。我看到行至三十一岁的黑泽明先生跌落人生低谷,暗自划在身上的那21处刀口无一不是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也看到了重获新生的先生,找到了自身的存在价值,他用电影告诉大家逃避不是办法,活着,才是最好的事情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就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米兰·昆德拉)

    用这句话来形容黑泽明先生应该是贴切的,读过这本自传后,才得以摆脱仰视的目光去直面黑泽明,直面他灵魂中负载的沉重包袱,道义啊,人性啊,死亡啊,有很多难以解开的东西一直坠着他下沉、下沉,终于在贴近地面时,电影找到了他并且成全了他。然而脱去电影大师这一光鲜外套,《蛤蟆的油》这本书呈现给我的黑泽明先生,还是给我很多感动。

    一个人最难评价的就是自己,很多人无法得到想要的东西,就是因为看不清自己,或者孤芳自赏,或者妄自菲薄。六十八岁的黑泽明先生,面对过去的林林总总、是非功过,试图在自传中不带任何色彩地正视自己。

    一个享誉全球的电影大师,在剖析自我的时候除了追求本真的再现,其他一概不作考虑,这种姿态,这种魄力,必是能抵达心灵深处的。

    我为了抵抗人的苦恼,戴上一副强者的面具;而植草却为了沉溺于人的苦恼,戴上了一副弱者的面具。事实不过如此。而且,我俩只是表面的不同,就本质来说,我们都是弱者。我不是特别的人。我既不是特别强的人,也不是得天独厚的有特殊才能的人。我不过是个不愿示弱于人,不愿输给别人,因而不懈努力的人。仅此而已。(黑泽明)

    戴着强者面具与内心之软弱抗争,与生活之苦恼抗争,仅此而已;从来不允许“软弱”在身体里生根发芽,哪怕是在死亡面前,仅此而已。

    追求本真,很多时候则意味着对自己残忍。在名噪全国后黑泽明先生毅然选择和妻子隐居在一个似乎被世界遗忘的、日长如年的十分宁静的村庄,隔绝一切采访。利欲熏心随时日逐渐膨胀,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像圣人庄子一样,摒弃世俗所谓的“幸福”,仅仅有粗茶淡饭、花鸟浮云?然而黑泽明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敢于剥离浮华、回归本真的人,一个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看清自己的丰盈与匮乏的人。他相信,所有那些笼罩着他的光环,不过是之后的事情了,往往重要的是之前的努力与抗争。所有的虚名也不过是世人的一种需要,并不能代表自己有多么伟大,在他内心,那个屡获大奖的人似乎跟自己无关,自己永远是那个悲观丑陋的人。

    这本自传就是在乡下小屋里写成的,返璞归真的心态,完全映射到他回忆的文字中去,对于过去那些“苦”的讲述是温和清浅的,好似素描画一样素描自己的愤怒与恐惧,在隐忍中揶揄着内心的痛苦。六十八岁的老人回过头品读自己的生活,用心态的平和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成熟。不管自传中如何姿态,如何检讨,如何感激,如何陈述自身,光是那平淡地回望,就足够让人觉得有所增益。即便是碎碎念的很私人的传记,里面絮叨的也是一些七零八碎的平淡时光,但无修饰地朴素叙述,于平淡中道出些许人生道理,让人内心充满欢喜与感激。挖掘出真实的自我,并清醒地把握,九死一生后的黑泽明先生做到了,因而这本自传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魅力,那内心的触碰与交合,便是先生的初衷吧。

    在这些有甜有苦的片段里,在这些六十八岁老人脑海中沉淀下来的意象中,在这些已深深渗入先生骨子里的东西中,翻腾到的是对黑泽明先生更为真切的理解。他能把悲观的心态转化为创作的严苛,在其间寻找生命存在的合理性。没有人会是天生的强者,只是他不愿意向懦弱低头罢了。略去所有的故事情节,黑泽明先生的一生,纵然生者百般瑕疵,却一样是鼓舞人心的“济世良油”。

    直面黑泽明 作者:@黑纸白字Sgar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人是天生的强者,只是他不愿向弱者低头罢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gc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