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街边理发摊联想到做产品要走进客户

从街边理发摊联想到做产品要走进客户

作者: 七月雨天 | 来源:发表于2022-03-21 10:11 被阅读0次

    理发是每个有发之人生活中所必须的几乎是定频的服务。综合自己多年的理发体验,以及倾听他人关于理发的趣事或尴尬事,我大约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大多数情况下,选定一个新的理发师,人往往都会经历曲折坎坷的心路历程,甚至是物理上的移动历程。

    近些年来,理发行业快速发展,建立了新的行业标准,比如店名偏难怪让用户摸不着头脑、装修轻奢绮丽让用户忧虑荷包、价格标志如此不明显以至于非要走进去才能看清、扎堆的时髦年轻男女店员让用户甚觉不好意思、洗剪吹分离成独立流程并单独收费、洗头按摩千方百计吸引办会员卡成为标配等等,新花样多到难以一一枚举。有胆大的用户在头一次钻进这种新式理发店后,在没有问清和说定价格的情况下就开始接受服务,轻蔑地认为理个发能花多少钱,结果付款离店时强忍内心泣血之痛,出门后破口大骂被坑成冤大头。

    无论经济状况如何,选定新理发师这件事,终归是不容易的。即使明码标价,用户在经济上绝对承受得起,但是在心理上也有担心,疑虑理发师是否有足够高的技术水平理出令自己满意的发型。

    这点很难做到,俗话有云“剃头三日丑”,理发师发挥得再好,也难以抹平用户心理上的未适应。即使用户理完发、吹出帅气逼人的造型,当场满意离去,也难保在第二天发型垮塌,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这系列的情况,会导致用户多次踩坑,才能最终选定好长久合作的理发师,也就是造就了曲折坎坷的物理实际历程。

    闲话休絮。

    吾苦择理发师久矣!本性有点偏社恐的我,是不好意思去那些光鲜亮丽的有着一群少男少女的理发店的。先前住在FS,多次踩坑后终于选定小区门口的一家夫妻理发店,价格尚公道,只是每次均需排队1小时左右;后来搬来RC,随着年龄增长,我脸皮增厚了些、社恐减弱了许多,进出理发行业标准店不再害怕,甚至有些时候还当面告知“普通理发68元贵了”,扬长而去。如此种种,某天在家附近超市门口欣喜发现有那种10分钟只剪发的台湾快剪,价格20元且不用任何交谈,对着机器付款买单即可,省时省力免尴尬。台湾快剪顺其自然地一度成为我的定点理发处。

    前阵子,我在RC小区街边看到一个理发摊子,理发师是一个看起来颇有经验的老头,年纪约莫五十多。摊子摆设简单,一人、一椅、一镜、一高架灯、一遮挡布、一盘工具、一块价格牌而已。萧瑟冷风中,客人稀少,大多时候摊主人在无聊地等待。联想起以前同事说起在MX村头家门口理发的老头、在天桥下开理发摊的大爷的故事,赞称这些理发师才是真真的高水平,我不由得心生想法:要不体验体验?一来是为了尝试和验证同事的说法,二来是通过在这人来人往的路边摊理发壮壮胆、练就不惧尴尬的厚脸皮,巩固减弱社恐的伟大成果。

    那是一场成功的尝试,两个目的都高水平达成,自此我择定在这个街边摊理发。

    RC小区街边理发摊

    转眼又到了我须理发的时候了。正月刚过去不久,二月二龙抬头的美好祝愿,一直延续到今天仍然不见衰减——那节前还门可罗雀的街边理发摊,即使因春节而提升的涨价再也没调回去,也丝毫不影响门庭若市的热闹景象。间或三四天晚上,无论是工作日还是非工作日,我每每走到摊位,都能看到好几人在等待理发,上前询问还要多久,得到的回应都是“1个钟头左右的样子吧!”

    遂无功而返,头发日长而无可奈何。

    我与友人说起此事,我们的第一反应均是:“现在的经济大环境不太好呀,生意不太好做,大家的生活都不容易,越来越多人为了省点钱到这个街边小摊在众目睽睽之下来理发了。看看,这一带原来没这么多电瓶车的,现在满地都是,还增加了非常多的卖鸡爪、卖牛杂、卖馒头、卖臭豆腐的各类流动小摊贩。不仅如此,那几家菜店每晚上从19:00起开始梯次打折,于是每天这个点开始菜店就拥挤不堪,很多客人甚至早早地把菜抓在手上,在店内硬挨硬等至更晚些的时间点,以期获得更大的折扣力度。”

    我们虽然这么想,但总觉得这并非代表了全部。用于证明经济不佳、消费下行的证据,只是我们所看到的那部分。我们也不应该忽略,这一带价格偏高的菜店钱大妈,通常在晚上七点之前就几乎售罄了,只留下星星点点的素菜或水果,说明有钱的、愿意买高价菜的人也有很多嘛!你看,即使头脑中非常了解“幸存者偏差”的道理,在实际分析问题时依然可能将其抛在脑后,还是缺乏对道理的亲自验证或实践。

    回归到街边理发摊在节前节后繁荣程度大转变的事情上,如果从做产品的角度来看,那么要想真正把握清楚现状和原因,还需要做更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不能仅凭自己的直觉和片面所见所闻。

    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这家理发摊子的理发服务,其关键原因真的是出于价格相对较低的考量?就是这个“越来越多”,其本身也存有疑问,是否理发行业也有其周期性,比如农历二月就是理发的超级旺季,各种价位的理发点其实均是人满为患,很多用户是因为不想排队过久而分流至此?

    单从我自己的选择决策过程来看,虽然我收入一般,但是价格也并非是排在第一的考虑因素。不用洗头按摩直接开剪的快捷、不用面对一群年轻男女而尴尬、剪发过程没有被推销搞这搞那的烦躁等,才是我选定这个理发摊子的最重要的原因。那么其他用户呢?他们的决策过程,是否也有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这个片区的房价,在整个区里面也是排到前三的,在这里买房的业主们(注:我本人非此片区业主,借住宝地而已)想来也不至于过于在意选择街边摊子理发而省下来的三瓜两枣。

    那么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还有可能有哪些?联想到自己近期在京东上购买一款手机壳的体验,我意识到还有一个潜在原因是,用户对于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评判,比如一位妈妈带着七八岁的儿子去理发,如果理发店给娃子整个洗剪吹流程,然后要价68元,这位妈妈会觉得毫无必要、相当不值且有强烈的被宰的感觉,所以宁愿在街边摊子花20元理完了事。

    很多用户并不是不舍得花钱,而是害怕明明花了大价钱,却仍没有享受到与之对等甚至物超所值的产品或服务,甚至还有一定的概率被坑被宰。此类经验在我们社会中是尤其常见的,以至于多数人热衷于种草拔草秀以及熟人倾力介绍,而对新出的商家抱持戒心和警惕,生怕自己被骗或被套路。

    当然,这些描述还是停留在定性阶段,如果真要理性得出结论,要依赖于定量的数据分析,开展科学合理的用户调研,比如掌握清楚选择该理发摊的用户性别比例、年龄分布、收入水平、居所距离等基础信息,选择该理发点的主流因素及其权重等。

    限于入做产品行时间很短、基础薄弱,暂不能想到更多的专业术语和解读策略,仅先列出这些。但是我想表达的核心观点是,做产品不能停留在自己的臆想或感觉阶段,仅凭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片面证据作为产品决策的基础支撑,而是要深入走进客户,调研清楚决策的真实和本质原因,切实把握客户的需求痛点,更好地为客户解决真正关注的问题。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经典案例: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跑去问客户,“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更好的交通工具?”几乎所有人都回答“我需要一匹更快的马!” 很多人听到这个答案,赶紧跑去马场选择更优良的马种,以满足客户需求。但是福特先生却没有,而是继续往下问。

    “您为什么需要一匹更快的马?” 

    “因为可以跑得更快!”

    “你为什么需要跑得更快?”

    “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更早的到达目的地。”

    “所以,你要一匹更快的马的真正用意是?”

    “用更短的时间、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然后福特就发明了汽车,更好的满足了客户的真实需求。

    壬寅年二月十八晚,春分,小冷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街边理发摊联想到做产品要走进客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ia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