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战国铜鼎、铜敦

战国铜鼎、铜敦

作者: 静待发生 | 来源:发表于2023-02-22 17:15 被阅读0次
楚式铜敦 战国(成都中医学院出土) 铜鼎 战国(成都沙湾出土) 铜鼎 战国(成都三洞桥出土) 铜鼎 战国(成都营门口出土)

铜鼎是从陶制的三足鼎演变而来的,最初用来烹煮食物,后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享。铜敦是盛食器和礼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由鼎、簋的形制结合发展而成。基本造型为圆腹、双环耳,三足或圈足,窄盖。器身常饰有环带纹等。

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夏商周三朝时就出现了铜鼎。它是最早的青铜器皿,古代铜器是指青铜时代的铜器及汉代以后直至明清时期的铜质器物。中国铜器起源很早。铜器鉴定的传统方法是对器物的类别、器形、纹饰、铭文、锈色和铸造工艺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比来划分和断定该器年代、真伪和价值。

敦是从鼎演变而来。三短足、圆腹、口侧附兽首两、衔环。器有盖,盖上有三环,翻转过来成盘状。后来敦形演变作西瓜状,下有三短足,侧有两环耳,盖上作圆握。有的器作卵形的;也有作匾圆、四足,为站立的怪鸟形的。更有无足只有两环耳的,前人或名为“舟”,其实也是失去了盖的敦。敦多是春秋战国时器,这时器均不厚重,上或雕蟠虺(huī)纹,或有金银错。据考订,敦为盛黍稷之器,黍稷宜温,所以有盖。盖也能翻转过来使用。最初有三足,下边可以烧火,后来渐成短足,以至无足,遂为盛器。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时期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

鼎和其它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重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相关文章

  • 铜鼎记

    铜鼎,铜鼎,以铜为鼎。 锅也。 以前不知从哪儿听来一诨名,非将火锅这热热闹闹的东西,誉为什么“寒冬里的席上春风”。...

  • 第三章――焱鼎

    叶羽从宗法殿里得到的一尊铜鼎,整体斑驳的纹饰,鼎身通红,一股古老的气息缓缓涌现,铜鼎只有巴掌大小。叶羽宗门被毁,不...

  • 香炉鼎

    铜鼎多为圆腹三足,也有方腹四足的。鼎口处有两耳。对铜鼎的拥有和使用,是奴隶主身份等级差别的标志之一。在周代,就有所...

  • 2018-09-26战国凤鸟衔环铜熏炉

    战国凤鸟衔环铜熏炉 1997年陕西凤翔雍城遗址出土 1997年陕西凤翔雍城遗址出土了一件战国凤鸟衔环铜熏炉,通高3...

  • 孤山——黄帝铸鼎之地 - 草稿

    孤山——黄帝铸鼎之地 陈振民 《史记. 孝武本纪》曾有“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

  • 孤山——黄帝铸鼎之地

    孤山——黄帝铸鼎之地 陈振民 《史记. 孝武本纪》曾有“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

  • 假象

    良弓射猛禽,铜鼎烹走兽。 若非王侯种,独独厂公名。

  • 鼎典美育|《铜编钟》

    一【班级】: 绘心绘意班 二【代课老师】: 苹果老师 三【年龄阶段】 1/2年级 四【国家纲要】 第...

  • 宣德炉的市场这么好为何还是频频不能出手?

    香炉是古代一种鼎炉形器物,旧时庙堂里的香炉大多为铜、铁铸成,有些器型较小的香炉是用玉、石、陶、瓷、木、铜等制成。有...

  • 铜沛

    铜沛网格 铜沛网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战国铜鼎、铜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jn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