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读书日,和南宁十点读书会的小伙伴们一起走进广西民族博物馆,去深刻感受先民的生活。这次我们邀请到了一名志愿者担任讲解,聆听远古的鼓声,循着声音走近他们的居所,感受岩画上的敬畏,欣赏他们的霓裳羽衣,品味它们的巧手匠心。
铜鼓是西南少数民族很有特色的乐器和祭祀礼器之一。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铜鼓的发现,可中国却是现存铜鼓最多的国家。从形制来看,它来源于古代的炊具——釜。后因先民将其倒扣于地,敲击而发声,随着时间的演化,炊具最后成了乐器和礼器。在封建时代它也成了权力和财富的象征。铜鼓虽带了个“铜”字可却不完全是铜制的,而是含有多种金属的特殊青铜器,但却有自己独特的配比。我们的先民们真是厉害啊!之后,志愿者还详细介绍了铜鼓的类型和纹饰。因为西南地区多雷雨,纹饰以云雷纹为主。这种纹饰还应用在了他们的服饰上。
先民的居所是我最感兴趣的地方。广西先民多居住在吊脚楼或干栏建筑里。这样的结构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长江以南及更南边的先民们“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这种用原木抬高建筑的结构很好的应对了南方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一层用于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二楼和三楼住人。这样的建筑现在仍在沿用,比如那坡、龙胜、融水、三江等地仍居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从展示的屋内布局来看,墙上向内凿出了一个可收纳的壁橱,当不用时合上壁橱门,就和墙面融为一体。在提倡收纳和极简生活的今天,它或许可以带给设计师一些启发。往前走就到了骑楼区,这里介绍了近现代的一些建筑及居民生活的场景。
2016年花山岩画申请非物质遗产成功;它是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岩画之一,现存图像数量巨大,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花山岩画上记录先民们祭祀神灵的场景,有头戴夸张羽毛帽子的羽人,有身背武器的勇士,有小狗、有牛羊,还有之前介绍的铜鼓形象。他们围着铜鼓起舞,祈求神灵能庇佑自己平安和富饶。岩画的画法单一,采用了色块平涂法,只表现所画对象的外部轮廓如头颈、四肢,没有细部描绘。风格古朴,笔调粗犷,场面很是壮观。
霓裳羽衣展厅展示各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如时尚的侗族小短裙,夸张的壮族双角头巾,奢侈的苗族银饰和百褶裙等等,无不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民族历史的记忆。例如黑衣壮的黑衣和少量红色衣饰是继承了汉代崇尚黑色的传统。
在民族工艺展厅里摆放了各地区的特色工艺品,例如为香港九七回归而特别制作的贝雕巨画,还有下面这一套极具童趣的泥塑小动物。
工艺品也卖萌讲解结束后,我们和志愿者在装饰有铜鼓纹饰的大厅里合影留念。eling还补充许多与壮、侗、瑶族有关的知识,让人大开眼界;也让我有了继续深入了解的兴趣。之后大家畅所欲言,商量下一次的主题,如美食、电影等;还相约有机会能游览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分享不间断之后,我们来到户外的广西民族村,继续分享各自关于读书或博物馆的经历和零食。今天活动最后也最重要的环节——图书漂流。每个人拿出自己的书籍与愿意交换的书友交换。让书像岩画下,的流水一样延续。
精神食粮 春日共赏这是一趟有意思的博物馆之旅,和十点读书会的同好们共享了本地区少数民族的工艺品、服饰和建筑,分享了零食,也认识了更多的新朋友。而我的奇妙之旅还在继续——离开博物馆,我和妖女沿着青环路骑行了很长一段路。沿路的三角梅绚烂的开放,引来了无数游人陆续前来驻足拍照。
盛如夏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