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冯唐的一篇文章《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猛然敲击了中国男人一记闷棍,不少四十上下的男士纷纷为自己的肚腩、油嘴而闪躲,连手串、保温杯也被打击到遮遮掩掩羞于示人的地步。
此后“中年油腻”不单单是一个概念、一个标签,也成为了日常生活的即时贴,四处行走也是畅销无比。
“油腔滑调,世故圆滑,不修边幅,邋遢不堪,没有真正的才学和能力又喜欢吹嘘的人”,这绝对只是此类中年人的一种表像,其更深层次的病因大概要归于:
不求上进、活在过去、嘴巴逞能、毫无自律。
身边总会时不是冒出这样的典型代表,不自知还很自足,没有中年危机却油腻十足。但愿我们谁也不要坠入这样的“油腻危机”。
个人如此,组织呢?如果企业油腻,会是什么样?
武汉疫情期间,本土作家方方老师的武汉日记非常受欢迎。其中《不惜一切代价,本质上不是科学决策》一文,记录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与《财经》专访的主要观点,其中有一段文字记录如下:
新冠疫情发展到现在,数万人得病,数千人死亡,可能还伴随着数万亿人民币的经济损失。但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一个相关责任方出来说是我的责任,或者至少我有责任,并且向老百姓道歉。好像似乎默认谁都没有责任。战疫期间,我们需要提振士气,需要“正能量”,不能只看到负面,这都是对的。但是也不可以忘记责任归属,和制度改进。 (《王立铭:应对疫情需要科学把关——抗疫十日谈之四》)
这种对责任和组织的反思,提醒我们:个人也好,企业也好,不论出现部门失误,还是企业出现经营危机,都要从责任和制度上去找原因。而不能用集体的忙碌、现实的鼓励和未来的乐观去掩盖当下的责任与惩处。
恰恰相反,很多公司在管理上总是一团和气,你好我好。
谈方向,各种声音积极齐备;谋战略,紧跟上级表态;说观点,互相点赞抬举;在各种沟通、会议中,管理干部越来越小心周全、虚情十足。
上级总是用尽各种高调的务虚去间接要求,期盼他人配合,而不能直接面对错误去落实责任。
办公室政治、官僚作风、大企业病等等现象,随着企业的成长而伴生,这并不是个案和偶然。
企业的这种状况,不正是一种“油腻”吗?
个人的油腻,需要用自律去解决,是自我管理的范畴;而组织油腻、企业油腻则必须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去解决,动真格。否则,油腻的结果不是面目可憎,而是衰败和灭亡。
网友评论